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观众是她,来自上海航天系统,全家参加馆内夜场音乐会

上观新闻
关注转自:徐瑞哲 张文珺
今年暑期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入馆观众流量节节攀升,7月日均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1日晚,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黄静与家人步入馆内,幸运地成为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名入馆观众。

当晚,黄静一家报名了在钱馆举行的“越夜越动听——我和我的祖国”夜场音乐会活动。为了让家人能在演出前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杰出成就有所了解,她特地提前半小时到馆,准备仔细参观馆内“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基本陈展。

令她惊喜的是,钱学森图书馆为黄静准备了第200万名观众荣誉证书,以及钱馆模型作为礼物。黄静表示,作为当代航天人,每次到访钱学森图书馆参观,都能从钱老的事迹与精神中得到触动与共鸣,“钱老让从事科研工作的我能够不忘中国航天创业之艰难,以前辈航天人的经历与精神为榜样,传承当今中国航天事业的使命与担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从第100万名到第200万名入馆观众,钱学森图书馆经历6年的时光。在此期间,钱馆年均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巡展十余场,年均举办各类教育与学术活动近千场,活动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过千万人次。

当天钱馆的“博物馆之夜”活动,由“越夜越动听——聆听科学家的故事”专题导览以及“越夜越动听——我和我的祖国”夜场音乐会组成。在讲解员带领下,观众通过《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科学家入党故事选粹》专题展览,走近我国16位杰出的党员科学家事迹,感受“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黄静等参加的夜场音乐会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由上海交大教工朗诵协会、钱学森图书馆以及时光室内乐团的多位表演者与音乐家共同演绎,选取钱学森、黄旭华、罗沛霖、杨嘉墀、徐光宪、孔海南等6位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交大科学家事迹,融合音乐语言与人物故事。

作为高校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让师生通过参与人物演绎,代入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心路历程,感悟筚路蓝缕之艰辛,如结合馆藏资源形成行走的音乐党课、原创诗剧《钱学森》、《归乡1955》剧本体验等多个活动品牌,收获社会各界好评。

钱学森图书馆暑期探索营(“交小苗”专场)开营
【新闻链接】“学森挑战计划”暑期挑战
为期5天的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学森挑战计划”暑期挑战营来了,全国29个省市、76所中学的千余位营员,在上海交大线下开展学习、实践、成果展等活动。
“学森挑战计划”是在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之际,试点为学有余力的高一学生量身定制大中学创新衔接培养新模式。今年,学校集结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院系以及学生创新中心等18个院系部处,为参加“学森挑战计划”的同学精心打造“从数字电路到芯片”挑战营、VEX机器人、飞越未来挑战营、创新结构挑战营、“寻医问材”、“诗·书·画·字”挑战营、未来科学家挑战营等共计24个学科营,实现文、理、工、商、医全学科布局。同时,“荣昶杯人工智能大赛”今年也首次面向暑期挑战营营员开放线下邀请赛选拔通道,设有算法打榜与智能驾驶2个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