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闻

以技术创新实现至美桥梁—第三届桥梁建设技术与艺术创新学术会议在广州南沙召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桥梁工程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入手,秉承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环保等原则,在加强智能建造等先进建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基础上,注重科技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与融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生。

为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国桥梁结构美学的成果,促进桥梁建设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打造精品工程,2024年6月19-21日,《桥梁》杂志社联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第三届桥梁建设技术与艺术创新学术会议”,通过探讨桥梁美学,提升工程品质。

本次会议得到了多家桥梁建设管理单位,境内外众多的市政设计院、交通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及研究机构的响应支持,有40多家境内外设计公司递交了120多个方案参加评选,报名参会的代表近600人。

大会致辞

技术与艺术水乳交融 缔造桥梁美的结晶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贾绍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院长袁玮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对本次会议的期待与对行业的展望。希望与会的同仁们能够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共同推进桥梁行业品质工程的建设。

在工程力学与美学进行融合创新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毋庸讳言,工程技术是现代桥梁建设的基础,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运用,才会为实现力学本质之美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提供更多的选择。现代的桥梁设计中不应缺乏艺术元素,我希望广大的桥梁工作者,能够通过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水平,在使桥梁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亦能够让它成为美的结晶,与自然界水乳交融。

桥梁已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承载着美学、文化等多元化的信息。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融合,建造更多造型优美、环境和谐的桥梁,这与“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

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科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努力以匠心铸精品,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建设。

《桥梁》杂志社总编杨志刚主持了此次大会的开幕式。杨总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从桥梁的建造理念、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建造技术等元素,共同探讨桥梁美的话题,为打造出一流的桥梁工程精品,凝聚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出席会议的重要嘉宾有:

邓文中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黄 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智深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河南工业大学校长

王 太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

张德华 东南大学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

贾绍明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黄晓峰 广州市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葛耀君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前主席、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

肖汝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

邵长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倪 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总建筑师

陈宜言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福州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特聘大师、首席科学家

史海欧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曹 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海河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韩冬青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王仁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洪显诚 广东省公路学会理事长

梁伟雄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

王少林 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专家顾问

刘宇红 江苏省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姜竹生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宁平华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技术委员会主任

陈 伟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梁立农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千 茜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大地创想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勇利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农兴中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董事长

徐 波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政院首席总工程师

李 剑 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太科 广东湾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狮子洋通道)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潘 放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君黎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分会副理事长

陈荣毅 南沙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区建设中心负责人

周中望 东莞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三级调研员

梁睿中 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

袁 玮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院长

杨 勇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书记、副董事长

丁建明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东南大学景观桥梁研究中心主任

霍文斌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院副院长

孙向东 广东省交通规划研究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Emmanuel Clair 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LIGHT CIBLES朗程建筑及照明设计公司 总设计师

大会报告

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

6月20日全天和21日上午,会议主报告及三个分论坛报告分别举行。报告人从桥梁艺术与美学设计、桥梁建设新技术与新材料等方面,为与会人员带来了多场学术盛宴。

邓文中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董事局主席

《桥梁的经济和美观》

我们对一座桥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实用,经济和美观”。安全和实用的目的可以根据设计规范达到,济和美观没有规范可循。虽然,一座桥是否经济可以与其它相似的桥梁比较,一座桥是否美观一般只能在建成后从市民大众的反映来评判。而且,一座桥对经济和美观的要求常常互相冲突。但是,如果有人愿意付出这个代价来建造一座他喜欢的桥梁,我们是否还要说不合理?

黄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

《绿色公路转型及其关键技术——绿色低碳耐久路面技术创新》

报告针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与长寿命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开展了相关的分析与总结,明确了耐久性沥青路面、旧料再生与钢渣高效利用等绿色低碳耐久公路的实现途径,分析了减碳、降碳效果;提出以高韧耐久环氧体系材料研发与应用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并从“材料、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报告总结了多类型绿色低碳材料的典型工程应用,为实现我国交通领域的双碳目标提供重要基础。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结构技术与建筑文化的交融——漫谈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设计创新》

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演进,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同时建筑文化往往赋予了结构技术以灵魂。因此深深植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城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创作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结构技术与建筑文化的交融的城市建筑与大型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风貌应当与城市及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葛耀君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前主席、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际桥梁技术与艺术创新最新进展:2001-2021》

基于了2001年至2021年荣获IABSE杰出结构奖的32个桥梁项目,介绍了国际桥梁技术与艺术创新最近进展,主要有缆索承重桥梁结构技术创新、大跨度梁拱桥材料技术创新和组合体系桥梁建筑艺术创新。IABSE杰出结构奖彰显了现代桥梁工程的创造、创新、卓越和启发,包括创造性的结构形式、创新性的材料组合、卓越性的建筑艺术和启发性的桥梁项目。

邵长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谈谈城市桥梁技术发展》

简要分析城市桥梁的技术特点,从城市桥梁美学、交通路网功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结构强健耐久等角度探讨相关技术及解决方案,从桥梁结构体系与力学性能出发,围绕工程经济性与全寿命经济性,分析论述城市桥梁值得重视和发展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及关键技术。

宁平华

广东省首届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分会会长、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副会长及科技与标准化委员会主任

《城市桥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创新技术》

实现跨越和联通,战胜天堑和鸿沟,疏通城市经济动脉,城市桥梁给城市带来了繁荣、生机和活力,使城市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和谐和宜居。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城市桥梁,需要我们共同来客观定位桥梁功能,科学合理制定标准,因地制宜规划桥梁方案,绿色高效确定施工方案,建设实用、耐用、好看、耐看、便捷、 低碳等高质量的城市桥梁。

陈荣毅

南沙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区建设中心负责人

《南沙桥梁技术与艺术的实践》

南沙的桥梁建设历程中诞生了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明珠湾大桥等一系列世界级特大桥,区域内的桥梁建设也逐渐从单一交通功能向多功能景观桥与人行桥发展,同时也更注重桥梁建设与城市景观相融,注重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智能化的应用。

吴智深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日本工程院院士(外籍)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桥梁结构长寿韧性研究及其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复材增强技术》

针对桥梁结构在长寿和韧性提升方面面临的需求和挑战,深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拉索桥梁结构的长寿韧性化设计问题,开发了满足结构短长期力学性能需求的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复材及其评价和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耐久长寿命及韧性设计的FRP-钢筋混合增强混凝土结构,以及长寿命、轻量化和大跨度设计的FRP拉索桥梁结构。

王仁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大桥事业部总经理

《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

本报告根据桥梁功能需求,结合桥梁沿线城市或地方的历史、人文背景,将桥梁自身的恢宏气势及力量感融入当地环境、融入地方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司乘人员的体验之中,在见桥梁高大之形产生震撼的同时,激起心灵的同频共振,从而体现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丁建明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东南大学景观桥梁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教授

《景观桥梁设计理论与方法》

东南大学景观桥梁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建筑、结构、交通、艺术等学科与桥梁工程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大量工程项目实践,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路径,创新性地提出“景观桥梁‘四维’设计理念”。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景观桥梁设计理论与方法”,将美学问题科技化,将美学设计转化为可推广、复制的技术方法。

曹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海河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桥梁设计创新在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美学实践》

本报告简要阐述了桥梁在设计中发挥创新的一些主要原则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包括融合环境设计对桥梁外观与功能的拓展、新型材料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等。报告中提出在美学实践的同时要重视设计过程控制保障设计成果质量。

潘放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茅海跨海通道技术挑战与艺术创新》

本项目从跨海超大跨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及关键结构、超宽分体式钢箱梁涡振性能及控制技术、施工期大悬臂钢箱梁抖振控制技术、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及装备、数字赋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实现了结构力学与建筑美学和谐统一。

陈亮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特殊结构桥梁技术负责人、福州滨海快线桥梁总体负责人

《福州滨海快线乌龙江大桥设计创新》

福州滨海快线乌龙江特大桥的主桥,结合周边环境,创造性提出“潮涌、闽江”的设计主题,经二十多种方案比选后,确定(70+140+168+140+70)m五跨三连拱组合体系的拱桥方案,主梁采用变截面混凝土梁,拱肋采用钢箱拱,中间大拱、两边小拱,拱型流畅,形成波浪的曲线美。

陈伟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政道桥总工程师

《机场出港高架桥创新设计与实践》

总结了机场出港高架桥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品质化设计、BIM设计应用方面的创新点与关键点,结合不同的航站楼建筑风格,从多箱室变宽箱梁、格构式宽距主梁的结构选型、共建结构设计、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都进行精细化的设计、艺术创新和实践。

梁立农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海湾地区桥梁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创新探索》

主要回顾近年来在海湾地区桥梁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创新体会,分享代表性桥梁作品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以及桥梁美术的创作过程,思考和探索海湾地区桥梁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创新发展趋势,以期总结桥梁技术与艺术的创新经验,为同行提供借鉴。

千茜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大地创想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碳中和时代呼唤“能量美学”——生态文明理念下的高品质设计之路》

通过提出“能量美学”这一全新的理念,结合相关设计案例,指出立足能量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美好空间,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社 会进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曹菲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交通规划院院长

《景观桥梁空间营造和结构创新》

城市桥梁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桥梁不再是简单的交通设施,本报告着眼于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景观桥梁对建筑空间和功能的多元需求,通过多个项目案例分析,探讨了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场景下,城市桥梁形态和功能的 需求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创新实现功能与形式,建筑空间与结 构受力之间的平衡。

Emmanuel CLAIR

Light Cibles联合董事长及主创设计师、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会员、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

《桥梁照明的二十年:案例研究与成就》

通过案例研究与大家分享在桥梁照明方面的20年经验和思考。共同探讨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在桥梁结构上创造出兼顾美学和功能性的光影作品。

除了大会主报告外,此次会议还设置了以“桥梁艺术与美学设计(一)”“桥梁艺术与美学设计(二)”和“桥梁建设新技术与新材料”为主题的三个分会场。来自行业优秀的学者、专家、从业人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分享研究成果,增进经验交流。

2024桥梁艺术创新设计方案交流活动

用艺术沟通结构 用结构创造美学

6月19日下午,“2024桥梁艺术创新设计方案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旨在为行业搭建一个充分且深入的交流平台,推出更多弘扬桥梁设计美学、践行桥梁艺术设计、体现创造精神的经典作品。活动得到了业内广泛的参与和支持。22位专家,42位大众评委、20位方案演讲者齐聚一堂,共同展开了一场对工程美学的交流和思考。

本次“桥梁艺术创新设计方案交流活动”积极响应了“十大最美桥梁”评选活动对于弘扬桥梁设计美学、践行桥梁艺术设计、体现创造精神的倡议,活动得到了业内广泛的参与与支持。

经过专家和大众评委的现场评分,根据本次活动的评选规则,最终获得“最佳推荐方案”的是重庆两江桥、广州南沙创享湾聚星桥、天峨龙滩特大桥。获得“最佳结构合理性推荐方案”的是白居寺长江大桥;获得“最佳环境和谐性推荐方案”的是安托山生态廊桥;获得“最佳视觉艺术性推荐方案”的是海心桥;获得“最佳文化创意性推荐方案”的是河北崇礼太子城冬奥五环桥。

图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邓文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黄卫,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为获得“最佳推荐方案”的代表颁奖

图为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贾绍明,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前主席、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葛耀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肖汝诚,为获得“最佳结构合理性推荐方案”“最佳环境和谐性推荐方案”“最佳视觉艺术性推荐方案”“最佳文化创意性推荐方案”的代表颁奖

企业展会

促进交流合作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相关企业的产品及技术展示,旨在促进交流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搭建专业、高效的平台。共有22家企业参与了展会,现场人头攒动,交流气氛热烈。

技术参观

沉浸式感受桥梁设计之美

学术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们参观了广州南沙聚星桥、广州明珠湾大桥、东莞滨海湾新区龙涌人行桥、凤凰一桥、凤凰二桥、凤凰三桥。

广州南沙聚星桥

位于南沙区蕉门河与乌洲涌交汇处,桥梁既是与三湾对望的景观焦点,又是表达美好愿景的“未来之窗”,象征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携手,汇聚同心,共创美好未来。

广州明珠湾大桥

主桥为双层桥面中承式三主桁连续钢桁架拱桥,用大跨刚性桁梁桁拱组合结构体系。为最大跨度的市政公路双层桥面三主桁中承式钢桁拱桥。

东莞滨海湾新区龙涌人行桥

位于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龙涌河道入海口处,是东莞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工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为三跨梁拱组合钢结构。

凤凰一桥

位于南沙中央商务区,跨越宽约600m的蕉门水道,连接黄阁与灵山。主塔创意源自汉文化的“人”字书法灵感,象征着南沙新区人才济济,汇聚大江南北之灵气。

凤凰二桥

位于南沙中央商务区,横跨上横沥水道,连接灵山与横沥。创意源于南沙水乡百万葵园,大小拱叠置造型酷似一朵朵在暖阳里尽情绽放的葵花,象征着新区人民快乐、活力、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文化特质。

 凤凰三桥

位于南沙中央商务区,横跨下横沥水道一级航道,主桥采用新型三角刚架式提篮系杆拱桥,创意源于南沙湿地公园的海燕,因材施用地采用混合拱、组合梁、组合桥面结构,桥型简洁优美,景观突出。

美的追求永不止步

近年来,我国一批高品质桥梁工程相继问世,其中亦不乏赏心悦目的佳作。在秉承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和全寿命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依托数字化的建造技术,形成颇具特色的结构造型,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举办本次会议,桥梁工程师们能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与收获,力争在今后的设计中,把美学元素合理地融于桥梁建设之中,打造出更多座颇具艺术价值的精品,让人们能够安享桥梁所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广东省公路学会

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桥梁》杂志社

支持单位

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

广州市南沙区建设中心

广东院士联合会

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桥隧专委会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江苏省钢结构桥梁产业联盟

协办单位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 有限公司

中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东莞市银基重工有限公司

广东银基钢构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市政分会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技与标准化专委会

《桥梁》杂志社

(来源:新视线)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