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贵州清镇:学校赴350公里家访助学子成长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李锦明 代胜强 沈建华)近日,贵州清镇三联学校开展家访活动,老师跨越350多公里,深入了解贵州赫章县河镇乡学子家庭,以父母之心办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赋能。

启程:跨越350公里只为了解你

夏日的晨曦如细碎的钻石,在薄雾中闪烁,唤醒了沉睡的大地。7月下旬,一场特别的旅程——“情系乌蒙学子 跨越百里家访”活动,在蝉鸣与微风中正式启动。从清镇市到赫章县河镇乡,350多公里的车程,6个多小时的颠簸,只为更深入地了解那些远离家乡求学的孩子们。

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与云南省彝良县、镇雄县接壤。这里曾出现过让百姓过上“林茂粮丰”日子的“愚公”文朝荣,也让海雀村成为大家竞相学习的先进典型。由赫章当地人创办的贵州三联教育集团,历经20余年的发展,在家乡乃至全省闯出了自己的品牌,10多所三联学校遍布全省各地,深受广大家长信赖。

为了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河镇乡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选择把孩子交给三联学校。该乡红房村、新营村等村的73名孩子,在清镇三联学校读书,寄宿学校,每年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他们成为学校最为关注、关心的群体。

相遇:以父母之心办温暖教育

“从清镇到河镇,路途遥远,老师们究竟什么时候到呢……”等待老师的时间,李华琴感觉特别漫长。当太阳日渐偏西时,几辆车终于在李华琴家门口停下。李华琴一头扎进班主任王红艳老师的怀里,演练了好几遍的开场白一句也没说。

李华琴在家里排行老三,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在她一年级时,父母将他们姐弟4人送到了清镇三联学校。一晃就是5年,这个夏天过后,李华琴将升入七年级,她大姐也将进入清镇四中开启高中生活。官茜校长第一次走进李华琴家是在疫情期间,给赫章的孩子们送教材并察看网课情况。时隔两年,官茜再次来到李华琴家,为这个一度交不上学费的家庭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孩子安心在校读书。

在另一户家访中,唐婵,一个彝族姑娘,用流利的日语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她曾是清镇三联学校的学生,现在是清镇四中高二的学生,学习日语,打算报考四川外国语大学。她的精彩表现让现场气氛喜庆而热闹。

赋能:为孩子健康成长一直行动

“家访的目的不是锦上添花,应该是雪中送炭。”发起本次家访前,清镇三联学校校长官茜这样要求各位老师。当得知八年级的陈冲一人独居在家时,班主任老师立即找来了她的奶奶,进一步了解家庭情况,商量如何解决孩子的看护问题。老师们自掏腰包给陈冲拿了生活费,并叮嘱她用钱买肉、买菜,吃好一日三餐。官茜还在手机上存了陈冲父母的电话,表示将和他们深入沟通交流孩子的情况。

经过两天的家访,清镇三联学校老师走访了在家的20多名学生。在河镇乡旅店的一间空房子里,学校召开了临时校务会。参与家访的老师逐一说现象、谈感想、订计划,学校管理人员也进行工作部署,并要求班主任老师对这些孩子实施建档管理、跟踪落实。

对于进入教师行业3年的刘婷来说,这是她职业生涯的一次洗礼。针对家访中反映出的问题,班主任老师胡纯佳准备让陈冲多上台发言,担当更多课外活动发起人角色。

“这些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愿望十分迫切,老师、学校理应担当起这份责任。”官茜说,清镇三联学校将会在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赋能,用心呵护每一颗纯真的心灵,让他们在关爱和引导中绽放光芒。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