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兰州
在兰州有种拉面叫牛肉面,有种水上观光船叫羊皮筏子,有种古老的灌溉工具叫水车,有座铁桥叫中山桥……作为一个老兰州人,对兰州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养育我的黄河水,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青年的回忆都在黄河边。
金城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丝路茶马,大河上城,从金城汤池到如兰之州,这里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兰州最早的传说地名是九州台。传说大禹治水,来到兰州这里,察看黄河水情,调查水文资料,制定治水方案,随后到黄河上游的积石山治水,并一镐劈开桑园子峡,黄河滔滔向东奔流,根治了兰州及其上游的水患。大禹在此制定治国方略,将天下分为九州,从此天下趋向安定。
关于金城的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有筑城时挖掘出金子,故有金城之说;也有城池险要坚固如金汤之意之说。有人说爱一座城市一定有爱的理由。家乡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个情结,它不仅仅是回忆,还具有叶落归根的属性,对于感性的人来说,更情深意切。
每个假期带着满满的乡愁回到老家,假期结束,我总是在想该怎么去留下这份乡情,我想作为一个游子,是思念、是亲情还是魂牵梦萦……
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见证了兰州的百年沧桑,承载了一辈又一辈兰州人的情感。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华灯初上时,白塔山上树木呈墨绿色,对岸高楼直耸云霄,竟让人们印象中的粗犷城市有了几分水乡的柔美。如果你来兰州,我带你走一趟黄河铁桥,让你看看铁桥的壮观,体验山水之城的韵味。
始于明朝的水车,是兰州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解决了黄河两岸农田浇灌的大难题。曾经的黄河两岸水车林立,让兰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水车之都”,古为黄河一景。历代诗人画家百般吟咏和描写,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和不朽画卷。如今位于黄河之滨的水车园,让古老的兰州水车又焕发了生机。该公园位于滨河中路,东邻中山铁桥,西连黄河母亲雕像,北望白塔山,南依西湖公园。如果你来兰州,我带你游览水车园,说说古老水车的历史。
距今1700多年历史的兰州羊皮筏子,是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在没有桥梁连接的古代,人们就是通过羊皮筏子摆渡的。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子早年在兰州用于河上运输,现在已成为兰州黄河上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这使我想起了任昱《双调·折桂令·题情盼春来》诗句:望西湖绿水如云,一叶扁舟,几个嘉宾。如果你来兰州,我带你坐一次羊皮筏子,羊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
静谧的雁滩公园,视野开阔,湖水清凌,四时之景不同,而其乐亦无穷也。它坐落在兰州市东北部,这里的景色秀丽,自然风光迷人,传说有大雁落于此处,故被称为雁滩,现在的公园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湖光山色,花木扶疏,仿古建筑彩绘楹联也有文化气息。如果你来兰州,我带你公园里散步,领略公园里的美景。
兰州植物园的鸟语花香,一草一木都充满灵性。园内林木繁茂,春、夏、秋三季花开不断,苗木郁郁葱葱,浓荫如盖,空气清新,宛如天然氧吧,是人们夏季纳凉避暑、休闲养性的最佳去处,受到游人的喜爱。如果你来兰州,我带你游遍植物园,让你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
兰州又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沿河建设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夜晚彩灯“交响”,流光溢彩,使兰州的夜景跻身网红打卡地。在兰州生活越久越能品出她的芳香,这儿的人们善良温和、热情豪放,民风淳朴,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兰州人有着西北人的典型特征:豪放和粗犷。蹲在街边吃大碗牛肉面,对兰州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形象之类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
不过豪放之余兰州人也并不缺乏细致。兰州男人能悠闲地陪女人坐在黄河边嗑一下午瓜子,也能主动陪爱人逛街、拎包,或者是在某个特殊的日子给爱人送上一份礼物。兰州的姑娘身上少了几分忸怩和羞怯,更多地表现出开朗和大方的气质,不骄不躁、端庄大气经常是她们除美貌以外博得赞美的主要原因。
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兰州乡村有了巨大的变化。乡亲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收获感。饭后,我散步在村子里,这里有了路灯,有了自来水,有了广场舞的集结地,欢快的音乐划破了乡村的宁静,舞动了身体,也舞动了生活和幸福!
行走在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千亩玉米绵延不断,山坡上一畦一畦的药材,茁壮成长,散发出阵阵草香味。乡亲们走在田埂上,三五成群,幸福洋溢在脸上。
梁卫忠作词的歌曲《此州如兰》:白塔松风,惊叹容颜,黄河水暖,绕你身边,云雷天堑,金汤地险,晓月弓弯,此州如兰,朝阳中看你,兰州之蓝,灯火里见你,繁花烂漫……力求体现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写历史、写文化、写民风、写黄河,笔笔紧扣主题,每一个音符都在呈现厚重感的同时追求抒情,较好地诠释了兰州这座城市的风貌和内涵。这座大西北的城市正散发出她身上无穷的魅力,张开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每一位朋友。愿兰州越来越好。
□吴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