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北京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转自:千龙网
7月24日,北京市财政局局长韩杰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市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在财政收入方面,2024年上半年,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北京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带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81.6亿元,增长3.1%。
报告指出,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加强财政跨周期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财政综合调控作用,努力推动财政收入量增质优、支出加力提速、政策提质增效、风险安全可控,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关注1
财政支出聚焦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2024年上半年,收入方面,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北京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带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81.6亿元,增长3.1%;税收收入占比为86.2%,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好水平。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在全市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带动下,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支出方面,积极靠前发力、加力提速,有效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灾后恢复重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坚实财力保障,有效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55.3亿元,增长9.1%,完成年度预算的56.8%,超时间进度6.8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同期最快水平。
关注2
政府采购合同总额近八成授予中小企业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资金政策保障,持续深化管理改革,不断增强财政调控引导,有力有效支持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如强化财政与宏观经济协同,围绕稳投资、促消费、助企纾困,提升财政政策精准性有效性。新增政府债券超千亿元,有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健康、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建设,有效拉动投资。
又比如,报告提到,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从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等5个领域,做好财政政策资金支持,推动产业、消费双升级。
积极落实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支持政策,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达403.7亿元,占全市政府采购合同总额近八成。落实扶持奖励政策,支持旅游、影视、会展等行业加快恢复。严格落实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关注3
统筹部门预算等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在民生保障方面,报告提出,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好普惠兜底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如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统筹部门预算、失业保险基金,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一体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文体事业发展,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保障政策,加强通学车市级资金保障力度,保障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顺利开办,支持新建养老服务中心,促进三大文化建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及时下达防汛资金和应急管理专项转移支付,支持防汛演练、物资储备等防汛工作,统筹资金政策支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筑牢城市运行安全防线。
关注4
推动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等项目落地
报告还提到了下一步工作,提出要增强财政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通过税收优惠、担保贴息、政府采购等措施,服务高精尖及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聚焦重点领域,加强资金保障,推动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及“三大工程”等项目落地。
统筹预算资金、政府债券、增发国债等各渠道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资金保障。强化绩效导向,推动存量政策动态调整,提升财政资金边际效益。
推进市和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优化市区权责配置和财力格局,增强各区高质量发展能力。扩围提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市-区-街乡镇三级成本绩效分析联动,推动形成全市降本增效合力。
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
报告还提到,做好2025年预算编制,为明年工作开好局奠定基础。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强化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三保”优先原则,做好预算部门过紧日子评估工作,增强预算编制精准性、严肃性,推动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审计工作报告
2023年度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7月24日,受市政府委托,北京市审计局局长刘圣国向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市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度,北京的财政支出有效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实施,全力保障防汛救灾及恢复重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京报记者 吴为
财政支出有效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等实施
报告提到,市审计局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开展审计监督,持续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同时,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展审计监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到,市审计局始终把推动党中央重大经济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紧盯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加大对稳经济等重大政策落实和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审计监督力度。
审计结果显示,北京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财政支出有效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实施,全力保障防汛救灾及恢复重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反映了部分政策执行效果、部分项目任务完成进度、部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行政运行成本基本得到控制
在财政支出审计方面,深化“四本预算”全口径审计,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加大对财政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计力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对重大问题查深查透,不断提高审计精准度和穿透力,将成本绩效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全过程。
从审计情况看,行政运行成本基本得到控制,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反映了存量资金统筹消化不到位、项目验收结算不严格、政府采购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审计,重点关注就业、医疗、职业教育、促消费等民生资金的供给使用情况和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持续关注乡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
从审计情况看,医保制度体系、医保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全市就业工作大局基本稳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促消费政策带动本市消费市场回暖,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反映了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任务未及时有效落实、部分民生保障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全面整改情况将于年底前依法公告
聚焦规范权力运行开展审计监督方面,审计机关沿着资金、项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看好“钱袋子”“账本子”,推动政府过紧日子,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岗位、重点事项、重点环节,密切关注政府债务、区级财政运行、国有资本运营等重点领域,揭示违纪违法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推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追责问责193人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报告指出,落实《北京市审计整改约谈办法》,市审计局首次对履行整改主体责任不到位的11家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约谈,强化审计整改刚性约束。
召开全市审计整改工作专题部署会,开展审计整改“起底清零”专项行动,推动主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研究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针对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相关部门、单位积极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已上交财政资金1.38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654万元,调账处理13.68亿元。主动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和指导,深化与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推动形成监督合力。
下一步,市审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大对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力度,认真督促各部门、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措施,全面整改情况将于年底前依法公告。
新京报记者 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