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看改革】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乌鲁木齐市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核心提示:从一张图纸到新建校舍拔地而起,教育资源扩容进程在提速;从一家经验到千家榜样,集团化办学正促进教育提质……乌鲁木齐坚持教育优先,持续深化教育改革,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景正照进现实。

市第146中学已完成全部主体建设(7月15日摄)。(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从一张图纸到新建校舍拔地而起,教育资源扩容进程在提速;从一家经验到千家榜样,集团化办学正促进教育提质……乌鲁木齐坚持教育优先,持续深化教育改革,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景正照进现实。
培优提质
集团化办学促融合
洗葡萄、榨果汁、做沙冰……7月15日,市第13小学三年级(1)班学生胡雅然正在完成暑假的劳动作业——制作冰饮。当日,市第88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侯禹彤也在班级群里晒自己做的冰西瓜汁。
作为乌鲁木齐市首批教育集团,市第13小学教育集团以市第13小学为牵头校,目前有市第11小学、市第88小学两所成员校。今年暑假,集团内的3所学校采用了同一套暑假作业菜单,作业融合德育、美育、智育等内容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和实践性。
“集团化办学不是单纯的‘移植’经验,而是实现校际间的融合。”市第13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彭鹿介绍,集团内同步教学进度、统一考核标准,也顾及各校学生的学情,校际间师资共融、梯队共进、课堂共建、专题共研、资源共享、设备共用。建立的“尚美”名师资源库已收录金课视频、课件、教案资源包127个,集团内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学情选用资源。以暑假作业为例,既有“必做”内容,也有“选做”内容,满足各校不同学情学生的需求。
“各校在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愿景目标基础上,弘扬迭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在。”彭鹿说。
集团化办学的目的在于师资“提素”、课程“提效”。7月初,乌鲁木齐市第三批教育集团成立,至此乌鲁木齐市已有30个市级教育集团,113所学校(校区),辐射七区一县,覆盖19.75万名学生。
市第122小学作为牵头校,和成员校市第123小学、萨尔达坂乡中心小学共同组成市第122小学教育集团。暑假里各校老师常在线上分享交流新学期的计划。
市第122小学教研室主任齐节庆说,各校教师集中备课、共同磨课,积极开展教师交流轮岗,鼓励教师尽快学习各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乌鲁木齐市自去年年初组建首批教育集团以来成效初显。市第88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赵嘉懿的父亲赵飞说,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和市第13小学同步,平时也有来交流的老师授课。
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身边,作为家长很安心。
扩容增位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今年乌鲁木齐市新增5所按照一批次招生的高中,市第一中学(河马泉校区)名列其中。7月12日,该校举行校园开放日,不少中考生和家长前来咨询。
“校园环境真好,标准化的运动场,先进的实验室,宿舍还有独立卫浴。”学生家长黄丽娟边参观,边用手机拍摄视频,发给亲友们。
黄丽娟说,她一直在关注市第一中学(河马泉校区)的工程进展,得知今年9月招生的消息后赶紧来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硬件设施强。
的确,漫步校园一步一景,绿荫环绕。该校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有6栋主体建筑,设有天光画室、艺术长廊、形体室、室内羽毛球室、航模室等特色场馆。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乌鲁木齐市计划新建、续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38所,其中新建7所学校、续建18所学校、改扩建13所学校;预计今年完工项目13个,完成后将新增中小学学位21060个;计划新建和续建15所幼儿园,其中新建5所幼儿园、续建10所幼儿园。
新校舍从设计之初就承载着家长的期待,处处藏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情怀。
市第146中学是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走进这所新学校,图书室、羽毛球馆、礼堂、功能教室俱全,还设有室内风雨操场,雨雪天气学生们依然可以畅享运动之趣。
一所新学校硬件完备之外,家长们更关心的就是师资。
对此,市第一中学(河马泉校区)德育负责人李芳月介绍,该校区将延续市第一中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由学校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老、中、青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做到各校区间教学同步、师资同质。
“市第146中学作为市第113中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实行一长多校制。”市第113中学教育集团(总校)党政办主任杨建英介绍,高新区(新市区)教育局调配的四优教师、113中学集团储备师资、交流教师已到位。
家住天津南路的李成汉经常在市第146中学附近散步,他说:“崭新的校园,优秀的老师都是家长看重的。好学校办在了家门口,这是最实在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