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民盟《北京地铁智慧应急能力建设的问题研究》课题组到北京市轨道交通指中心调研

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6月20日,承担《北京地铁智慧应急能力建设的问题研究》课题的东城民盟交通运输部支部、劳动部支部、法律支部和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支部等一行14人,来到北京市轨道交通指中心开展实地参观调研。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轨道运营处吴玉兰副处长主持调研座谈,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等领导、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根据民盟北京市委“关于参政议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今年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支部会同东城民盟交通运输部支部和东城民盟劳动部支部等单位,联合承担民盟北京市委2024年度参政议政调研课题《北京地铁智慧应急能力建设问题研究》项目,为北京地铁平安高效运营提供参谋支持。为支持做好调研工作,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党委给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专门去了公函。

据介绍,北京地铁首条线路于1971年运营,是我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现已形成网络化运营,营运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底,运营线路共有27条,运营里程836千米,路网日均客运量达945万人次,车站490座(转乘83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地铁遭遇突发事故有所增加,且轨道交通遭遇突发事件时具有抗风险能力低、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广、安全防御难度大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将产生较大危害。在突发事件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智慧化等手段,提升北京地铁的应急能力,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协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降至最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课题组首先参观了北京市轨道交通指中心监控调度大厅,结合现场监控大屏,听取了有关北京地铁全线路网实时运营监控,应急启动流程等相关介绍。参观后,北京市交委、市规自局、市轨道交通指中心、地铁运营商以及京投公司等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向课题组就“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十四五’规划”“北京轨道交通有关突发事件及事故原因”“北京轨道交通智慧应急能力建设现状”“北京轨道交通智慧应急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北京轨道交通智慧应急能力建设思路、建设重点及主要举措”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课题组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管理体系、软硬件资源配置、技术应用情况(监测预警、调度指挥、信息共享、灾害场景构建、辅助决策、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事故案例等做了详细了解,并收集了“相关资料。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