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纵深推进西安—咸阳公共服务一体化
转自:咸阳发布
“我家是钓台街道的,想在沣西或者咸阳找个工作,离家近一些,我已经给5个招聘岗位留下了信息。”近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团“春风行动”招聘会在沣西新城吾悦广场举办。求职者张女士一大早便来到招聘会现场,仔细查看招聘信息,向一些心仪的公司递上简历表达就业意向。
招聘会现场有76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岗位数量344个,需求人数1529人。此次招聘会旨在促进西安、咸阳两地企业和求职者深入交流合作,共享用工服务,共同推进西安—咸阳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
近年来,咸阳以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咸阳主体作用,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的领域,突出“小切口、大纵深”,按照“资源共享、待遇同标、协同合作、服务互通”工作思路,与西安携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纵深推进,西咸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彰显。
我市将推进西安—咸阳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七个一体化”之一,成立工作专班,配强干事力量、层层压实责任、一体谋划推进。建立我市各成员单位与省级、西安市、西咸新区对口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完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主动对接省级、西安和西咸新区对口部门,找准合作着力点,签订西安—咸阳人社、教育、政务服务、住房公积金等7个领域合作协议,协同推进西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经开区秦创原临空智港园区内工人正在进行路面完善工作。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季摄 (资料图)
坚持群众需求由群众提出,成效由群众评价,突出面向重点企业,聚焦企业高层次人才、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等不同群体,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深入35户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收集企业招工招才难、园区配套仍需完善等需求建议15条;突出面向双城生活群众和主城区群众,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领域需求建议,累计收集调查问卷2203份、各类需求建议23条;突出面向产业园区,赴汉中市宁强县调研高新产业园人才管理机制,比对我市产业园区管理存在的3个方面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充分掌握群众对公共服务一体化需求建议,为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提供决策思路。
立足咸阳实际,不断加强政策供给、财政投入,一批受惠面广、含金量高的民生事项落地实施。对标西安养老保险待遇,修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三年连提”,目前我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标准提高到188元以上,并将按照每年约8%增幅提高,同步建立与西安联动调整机制,力争“十四五”末咸阳全域达到西安同期标准。对标西安社会救助标准,制定我市城乡低保及特困标准提高方案,主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800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1320元/月。对标西安医疗保险政策,将我市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70%以上、80%以上,省内异地就医实现无手续、免备案,两地居民、职工住院可一站式直接结算报销。

人才大市场现场招聘会。咸阳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谢祯 摄 (资料图)
我市以高质量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为目标,充分整合两市优质资源,积极构建合作发展共同体。联合搭建就业招聘平台,围绕两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西咸合力,挂牌成立“一体化共享人才市场”“西咸人力资源市场”“西咸零工市场”,联合举办系列招聘活动7场,提供就业岗位超6000个,服务各类求职者3.5万余人,有效促进“两市一区”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共享两市教育医疗资源,立足两市教育、医疗资源优势,累计开展两市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等教育交流培训1200人次,秦都、三原等多个县区职教中心与西安职院开展“3+2”联合办学,西安交通大学全面托管咸阳高新区梦桃学校。咸阳15家医疗机构纳入西安专科联盟建设,咸阳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加强文体活动合作交流,联合举办两市文化艺术节、马拉松体育赛事等各类文体活动171场。

综合提升改造后的扶苏路,进一步打通西咸一体化进程交通运输体系“大动脉”。咸阳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何城城 摄(资料图)
我市以西咸两地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合推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事项清单,企业登记、养老保险、税费缴纳等380项民生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办理、就近办理、同标办理。加快公积金互通互认互用,启动以委托划扣方式,直接偿还西咸两地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累计办理异地贷款、异地证明等互认业务2571笔。实现跨城绕城高速包年,将陕D牌照一类客车纳入西安绕城高速通行费年费包缴范围,年费由600元降低至300元,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再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