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高质量发展领航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

环球网
关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江苏省昆山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江苏省委、苏州市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传承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奋力展现“走在前、做示范”的新气象新成效。2018年以来,昆山市连续5年荣获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第一等次(注:2023年度评定结果尚未公布)、连续6年荣获苏州市综合考核县级市(区)第一等次。创造连续1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的时代佳绩,昆山立志成为高质量发展领航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为新时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探索路径和有益启示。
“非凡数据”彰显高质量发展出色担当
国家有需要,昆山有担当。2022年,昆山按照省委和苏州市委新要求,紧扣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以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为实践路径,积极争当区域一体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现代化城市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共同富裕“六个示范”,出台实施1个总体方案、12项行动计划、25项主要任务、200项重点项目,构建昆山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加快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树立可圈可点的精彩样板。10多年来,昆山牢记使命担当,踔厉奋进前行,以高质量发展过硬成绩交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22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近10年连跨三个千亿级台阶。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5%,总量分别占苏州市和全省的20.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56.6亿元,增长6.1%,连续五年超400亿元,分别占苏州市和全省的18.6%、4.6%。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达到11433亿元,总量占苏州市的25.8%,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一轮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近500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30%,形成近7000亿元的电子信息和近30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动能深刻转变。2023年有效高企达3072家,占苏州市的1/5、全省近1/15。拥有上市企业48家,其中科创板9家。累计引育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74名,其中自主培养达77名,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形成了以3家千亿级特大企业、10家百亿级骨干企业、125家十亿级专精特新企业、1083家亿元级企业、2766家规上工业企业为矩阵的产业大牵引。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昆山实际服务人口超过33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6万人,常住人口215万人,人均期望寿命超84岁。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26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8:1,“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不断提升。
“六大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昆山走出了一条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引领、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共同富裕为不懈追求、以“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为时代精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昆山以世界眼光和时代担当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智造”“昆山创造”跨越。出台支持产业集群建设23条政策,实施“促发展10条”“服务业27条”等惠企举措,形成现代产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大力推进5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推动平面园区向垂直园区、制造园区向创新园区、传统园区向绿色园区蝶变。
城乡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昆山坚持在区域一体化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拓展发展空间,畅通要素流动,全面提升城镇现代化功能和品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向东接轨上海、向西融入苏州主城、向北联动太仓港优势、向南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东南西北”全方位多层次深度拓展,有效增强昆山与苏州、上海等地同城化效应。
生态文明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昆山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持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推动“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构建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社会循环消费体系,多点发力推动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汇聚高质量发展力量。昆山坚持深层次集成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互促并进,汇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澎湃力量,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全国4‰的GDP,集聚全国1%的到账外资,创造全国2%的进出口。发挥临沪优势创立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联盟,积极参与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青昆吴联动发展、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建设,推进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科创资源、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同城一体。
共同富裕彰显高质量发展价值。昆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有效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让330万新老昆山市民都能乐享生活暖意。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750元,比2010年增长190.4%,高于全省40%。
党建引领增强高质量发展能力。昆山建立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区镇工作制度,及时对高质量发展情况集中“把脉会诊”。系统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红管先锋、根系工程、美美乡村等行动。组建行动支部755个,切实让全体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六条经验”带给高质量发展有益启示
昆山坚持不懈奋勇争先的创新实践,成就其连续19年保持全国百强县市第一的辉煌业绩,不断刷新经济社会发展新纪录。昆山的鲜活经验弥足珍贵,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增强主动担当和示范引领意识,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坚定扛起重大使命,敢于创造时代标杆,不断赢得发展主动、构筑竞争优势、创造历史奇迹。从上世纪80年代自费创办开发区,到新世纪初开办首个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从建设“对台合作第一城”到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明星城市,再到当前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昆山始终以开路先锋的奋进姿态和担当作为走在时代前列、作出非凡贡献。
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主动适应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时代潮流,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构建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批重点领域的颠覆性前沿性技术优势,不断增创新质生产力和市场竞争的领先优势。昆山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制造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在开放竞争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昆山汇聚新动能、赢得主动权、保持领先优势的制胜密码是改革开放。
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构建生态保护长效化机制,不断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昆山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标杆,大力实施减量发展策略,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实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精益涵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质量。
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丰富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昆山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交通等百姓关切,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高地成为创新创业创富的福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共享宜居宜业美好环境。
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紧紧依靠党建引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坚决战胜现代化新征程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辉煌业绩。“昆山之路”的精神内涵从上世纪80年代的“唯实、扬长、奋斗”到新时代的“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始终彰显的是勇当全国开路先锋的优秀品质,始终体现的是对党的根本宗旨和富民强国的不懈追求。
(作者:沈和 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资智库首席专家;金伟忻 新华日报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陈娟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晓红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