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王府和沈阳县胡同
转自:沈阳晚报

冯述/主编
沈阳出版社
十王府胡同
十王府胡同位于小北门里正阳街一段路东(现在中街恒隆广场后身,即广场北胡同内),原为木行胡同。胡同长90米,宽4米。因该地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多绎的府邸而得名。
十王府即豫亲王府,俗称十王府。豫亲王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颇受皇太极器重,崇德元年改国号为大清时,乃封为和硕豫亲王。豫亲王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年幼的嫡子。13岁封为旗主,15岁领兵征战,23岁为扬威大将军,31岁晋为辅政王,屡立战功。清顺治六年(1649),36岁的多铎因染天花不幸去世。后来因受多尔衮案牵连降爵为郡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皇帝特旨恢复豫亲王爵号,由其子孙世袭。20世纪初,十王府被“淹没”于木行、露天市场之中,已经被人们遗忘。
多铎王府是一座长方形两进院落,正门面南,三间硬山式青瓦房,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内外院大门相对。有一座石雕照壁,为红色双面透雕,雕工严谨,其内容也独具匠心,以昆虫、走兽、树木等组画寓意吉祥如意。日伪初期,沈阳天德信纸张文具店总经理曹祖堂将这座王府购买下来辟为公馆,一些老建筑中还有些许东西保留,后来就销声匿迹了。
时至今日,只有“十王府巷”这个名称牌立在道边。
沈阳县胡同
怀远门里沈阳路西端路南进胡同,路西便是沈阳市三女中学校,现称同泽女中。学校东门前往东是一条较长的街路,现为盛京路西段,沈阳县胡同就是它。沈阳县胡同南,建于清代。胡同长330米,宽4米左右。
这是一条以历史政区命名的胡同,历史源远流长,较为繁杂。
1644年,顺治皇帝入京(今北京)后,沈阳除吏部搬迁,由朝廷统管,其他五部在沈阳仍留编制,沈阳事务由奉天将军统辖。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和田赋户籍的管理,清顺治十四年(1657),清廷于沈阳城内设奉天府,1907年改称东三省总督统辖,实行八旗与府县并行制度,即旗衙与民衙并存,旗民分治盛京城。奉天府府丞公署即沈阳县公署衙门,位于现盛京路西端路北,沈阳县公署坐北面南,其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内宅、东西厢房、书吏房、土地祠、书房等建筑。
1913年4月,奉天府改为承德县。但因为与河北的承德地名相重,又于当年5月改定为沈阳县,以县治在沈水(浑河)之北而得名。经过一番更换易名,总算暂定了这里是沈阳县治所,随之这里的胡同也命名为沈阳县胡同了。
明日看点:锡翰林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