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鸡架和烧烤凭啥好吃
转自:沈阳晚报

什么是沈阳文旅的“新三宝”?有人说:鸡架、烧烤、洗大澡。
有很多外地朋友问我:沈阳的洗浴确实是有技术硬核的,关于这个,他们亲身领教过了,可是鸡架和烧烤大概是最缺“不可替代性”的两种美食了,怎么就偏偏比别处好吃呢?粗想也是,鸡架还好说,除了沈阳,其他城市确实没有沈阳人这么会做鸡架,还能有成百上千种鸡架的做法;烧烤呢,不就是肉和炉子吗?蘸点调料就吃了,这里又有什么味道的秘密呢?
我问过一些开烧烤店、串店和鸡架门店的朋友,在他们嘴里,把东西做好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进料、喂肉、熬汤都要起早贪黑,有些像老四季、西塔斗牛家和传说鸡架这样的店,还有自己的独家配方,“要不然,都做这个,凭啥人家上我家来而不去别的店呢?”
既累又卷,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下来,还在干这一行的,这些人都是攒起城市味道的匠人。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手法和独家调料,还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年年岁岁都汇集起来,所以烧烤和鸡架看似简单,实际上食客吃的是底蕴,是故事,是时间之力。试想,如果一个人拌过好几十万个鸡架,跟拌过几百个鸡架的新手,那味道能一样吗?一个人搓过好几万个澡客,跟搓过几十个澡客的新手比,那手上功夫能一样吗?他们教出来的徒弟,起手更不一样,这是真正地赢在了起跑线上。
沈阳的鸡架、烧烤为啥好吃?随便拉来一位师傅,随便找一家老店,都有老味道,有老客,你就与他聊吧,这些年的沈阳,多少年来味道的变迁,都在他们的故事里。到现在,笔者还记得当年珠江桥下天没亮站大排买鸡架的场景。
那时候图啥?“好的就是这一口儿,晚了就没有了!”
现在又图啥?“这是当年的味道,叔品的不是鸡架,是青春。”
文/韩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