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烧饼卖上央视,杭州这个 90后火了!他还有个小心愿……
高瘦的身材、斯文的长相、说话有时还略显腼腆……第一次见到徐宇宁,很多人都会对他说:“你真的不像一个烧饼师傅哎!”
就是这样一个在杭州创业3年多的年轻人,最近和自己的烧饼品牌“大宇先森”一起登上了央视。
今年,他的目标是开出100家店。昨天,小编来到钱塘区,和徐宇宁聊了聊。

尝遍市面上所有的烧饼
小小的门头,稍不留意就会错过的“大宇先森”字样,这家位于钱塘区白杨街道和达东东城的烧饼铺,就是徐宇宁开出的第一家店。
“大概是在2020年秋天吧,当时我研究了市面上很多网红小吃,比如脆皮五花肉、酸奶大麻花等等,觉得烧饼这个小吃更适合大众的口味,所以我就选择了烧饼这条赛道。”徐宇宁说。
徐宇宁的店,只有一种产品:梅干菜扣肉饼,6元一个。目前,店里每天平均可以卖出400多个烧饼。最多的一天,卖到过800多个。
“排队的人多的话,我们只能限量供应,每个人最多只能买4个,不然后面的人就等太久了。”

梅干菜烧饼,人人都吃过。安徽小伙徐宇宁的饼,靠什么“出圈”?
“当时我学了好几种烧饼,黄山烧饼、缙云烧饼、衢州烧饼,市面上所有的烧饼,我全都尝过。比如说缙云烧饼,梅干菜非常香;黄山烧饼,食材很好吃;衢州烧饼比较脆……我就想能不能把它们的优点全都集中起来,我在家试了一个多月,最后研究出这种饼,有梅干菜、有肉、出炉之后放一段时间依然很脆。”
谈到烧饼的口感,小徐有着绝对自信。“因为店里只卖一种产品,所以一定要做到极致。”

一年下来,小店的营业额居然超过了一百万元。这一家店稳定后,徐宇宁继续钻研馅料和供应链,并启动了加盟与合作经营模式。
目前,“大宇先森”已经有了30多家店。
“大到70多岁的阿姨,小到20多岁的退伍军人,还有我老婆的亲戚也开出了三家店。现在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不过央视播出之后,这几天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都打来了。”小徐笑着说。
从小有个“创业”梦想
从烧饼这条“赛道”上脱颖而出,对徐宇宁来说绝非运气。早在福建理工大学上学时,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尝试。
“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我大学的学费都是贷款交的。大一我就在学校食堂兼职打工,同学们都在睡觉的时候我凌晨四点起来泡豆子、磨豆浆。从4点忙到早上8点半,一天可以挣上四五十元钱。后来我又在食堂里承包了一个早餐档口卖豆浆,设备也是前一个老板转给我的,花了两千多元。”
之后,徐宇宁还开过格子铺、甜品店,慢慢积累起自己的“第一桶金”。
“毕业之后,我没有上过一天班。回想起来,可能还是有些年少轻狂吧。”很快,徐宇宁在苏州开起了一家牛排馆。“前几年攒的钱都投进去了,本来预算是20多万,但很快就发现不够,一直往里面投钱。”
不到两个月,牛排馆就黯然关门。
这次创业失败之后,他和女朋友(现在的太太)出去穷游了一圈,第一站就是青海湖骑行。环湖骑行四天500公里,晚上住最低10块钱一晚的青年旅社。
这次旅行,也让他从创业失败的灰暗中走了出来。

受访者供图。
旅行中,徐宇宁不忘留意各地的民间小吃。“因为牛排馆没开起来嘛,所以我还是想从小做起,脚踏实地比较适合我。”
回到家里后,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烤炉,在家不停研制馅料配方,“大宇先森”烧饼就这样问世了。
多次选址后,他看中了钱塘区这块地方。“第一是我太太之前在这里工作,第二这个地方背靠大学城,另外边上就是钱塘江,我觉得这里非常有活力。”
分享创业感悟:踏实走好每一步
除了做烧饼,徐宇宁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虽然接触篮球比较晚,但我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大学时就可以扣篮了。”
这个爱好,让徐宇宁认识了不少朋友。
“春节前,有个朋友说央视在找选题,想展示小微企业积极向上的一面,我就把自己的资料报了上去,没想到他们看了非常感兴趣,连着过来拍摄了一个多星期。”
而在节目播出后,徐宇宁的微信好友数量也噌噌噌地往上涨。“很多人来说要加盟,还有许多创业的小伙伴,希望和我交个朋友,分享创业过程中的感悟。”
徐宇宁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经验分享,那就是:“我觉得创业还是要务实一点,身边也有一些小伙伴,刚开始赚到一点钱,很快去做其他项目,身上的钱留不住,结果亏掉了。建议大家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步,尽量务实一点。”

他也给自己立了个小目标:今年,开出一百家店!最新消息是,已完成两家。
“按这个进度,还是有点慢。跑步前进,继续加油!”他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