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后遗症”:广东游客自做铁锅炖,让百万网友“操碎了心”
“如果你感觉到不开心、不自信,感觉生活好像没有了意义,那就像我一样,去一趟东北旅游吧!这里有疗愈人的城市,让我找回来原本的自己。”这个冬天,游客“广东大呲花”带着孩子来到哈尔滨旅行,回到家后患上了严重的“后遗症”——异常想念哈尔滨的美景、美食以及热情的人们。
为解“相思”之苦
她在家自己了做了一顿铁锅炖
没想到这条做饭短视频
竟然在网上“炸了锅”

作为一个粉丝只有6934人的“素人”
她这一条视频在20多天
浏览量达到128万、点赞量3.4万、评论1.6万条
铁锅炖到底放不放豆腐?
应该加什么调料?
食材有什么讲究?
……
百万网友操碎了心
现在每天依旧有近500人
在视频下给她留言
在她看来,一顿简单的家常饭,引起全国网友的大规模互动,体现出东北美食在认知度上的国民性和无可替代的味觉体验,“最主要的,还是哈尔滨太有魅力了。”“广东大呲花”告诉记者,以前旅游无论到哪儿,儿子总喜欢待在宾馆玩平板,但这次在哈尔滨,儿子每天兴致勃勃勃地和她一起走街串巷,“哈尔滨是一座治愈之城,夏天还要过来!”
“哈尔滨是我的‘疗愈’之城”
“我是广东人,但是出生的时候恰好下雪了,所以名字里有‘雪花’,也许就是和哈尔滨的缘分吧。”游客“广东大呲花”本名邓雪花。她取这个网名,既体现出广东又有东北味,要在名字上先一步完成“南北融合。”
今年1月,邓女士来哈尔滨旅游。“我今年40出头了。到这个岁数,日常工作、生活琐碎,总让人感到疲惫。来之前对旅行总有些‘抵触’,但这一次,真的被哈尔滨的热情所感动。放下心里的沉重,找回了那个性格开朗的自己。哈尔滨的旅程是一趟治愈之旅。”

因为身材较高,邓女士刚到哈尔滨时,网约车司机以为她是本地人。聊天时,“南方小金豆”的身份一下子“暴露”了。“真是当‘且’啊!下车时司机师傅老热情了,帮着搬行李,一下子感受到了哈尔滨人对游客的宠爱。”除了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这些必到的打卡地,邓女士还逛一些本地人去的商场,“和他们接触,明显能感受到他们不是为了卖东西刻意的讨好,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热情。”
在车上,司机会给他们介绍哪有好吃的、哪有好玩的,不用担心被坑被骗,“不用做攻略,哈尔滨人就会告诉你避坑指南。”邓女士随后的经历验证了司机的说法,“身在异地,这种温馨的安全感,让人感觉很治愈。”
儿子也在数九寒天的哈尔滨,也更愿意出门了。邓女士说,以前出门孩子更愿意待在宾馆里玩Pad,“在哈尔滨我们坐地铁、公交,孩子也不躲在房间里,愿意出门感受冰天雪地的温暖。”因为太喜欢哈尔滨,她将原本计划一周的旅游计划拉长成半个月,旅游“版图”扩大到整个东北。
自做铁锅炖让网友“操碎了心”
从哈尔滨回到广东
除了想念美景与人情味儿
最让邓女士念念不忘的是
以铁锅炖为首的哈尔滨美食
“在哈尔滨我们就吃了两顿铁锅炖,所以回到广东,决定自己动手做一回排骨炖豆角,没想到让网友们‘操心’了。”

为了能做出地道的东北味,邓女士买了五常稻花香大米、黄金勾豆角,可惜因为已经临近春节,在网上购买的酱没能邮寄到。“从东北回来路过陕西,也吃了铁锅炖,当时里面放了豆腐,于是我在做的时候也放了豆腐,没想到还引起不少网友对铁锅炖是不是该放豆腐的讨论。”

有网友提醒她:“排骨提前过水,要不然全是血沫子,豆角要先炒熟,然后放排骨,不能直接放一起炖。”更多的网友则是在针对“豆腐”,有人说“你这一块豆腐,把东北人都干沉默啦。”黑龙江的网友“长不大”说:“宝儿啊,这视频看得我心塞啊。你回东北来吧,我请你吃铁锅炖,行不?”来自云南的网友“沉默风行”说:“跟着也学着做了一次铁锅炖,味道还不错。等去哈尔滨,吃一次地道的。”
邓女士也积极回复网友们:“一辈子也就吃了两次铁锅炖,回来依葫芦画瓢,我是真以为不准炒,才叫炖。”

铁锅炖到底咋做,网友们操碎了心。来自哈尔滨的网友“大麦”调侃:“这个铁锅炖给你100分,厨艺1分,对东北思念之情99分。”
走上民间“南北文化交流大使”之路
除了铁锅炖,邓女士还学会了锅包肉,“本想今年春节年夜饭给东北菜留三个‘席位’,分别是铁锅炖、锅包肉和地三鲜,可最后只做成了锅包肉。做了两种口味,一种是番茄酱的,一种是哈尔滨式的地道锅包肉。”她说。

看到自己的视频号上的美食让吸引网友们的关注,邓女士决定利用自己的视频教南方人做东北菜、教东北人做广东菜。在评论区里,是满满的友好交流一家亲。她带着南方朋友体验了不老林糖、大虾酥糖和地道的东北糖葫芦;也带着东北的小伙伴们体验了客家元宵节美食菜卷、客家酿豆腐。
很多哈尔滨网友表达对她的喜爱。“大家告诉我,哈尔滨的夏天依然很美。我家决定,等六七月份孩子放假,再去趟哈尔滨。”邓女士告诉记者哈尔滨人太热情好客了,“我们还去呐!一些网友已经表态了,等我们去了,以后房子可以免费住,还要带我们去吃正宗的杀猪菜。”
“哈尔滨不仅有美食、美景,更有全国网友形成互动的人情味儿,是一个可以让南北美食、人文互相交流的窗口。”邓女士在抖音号的自我介绍栏里,自封“南北文化交流大使”“铁锅烀饼宣传大使”,希望通过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南北方的人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哈尔滨。“夏天再来哈尔滨,还会继续把哈尔滨美带回南方,我要走在‘南北文化交流大使’的道路上。”邓女士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