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规划!896平方公里广州东部中心轮廓初现

羊城晚报
关注近日,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最新编制的《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约896平方公里、2035年服务人口预计超300万的东部中心轮廓初现。谋划综合门户枢纽能级提升,建设广州“三核四极”中的“现代活力核”,面向华东、联动广深、协同莞惠,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打造挺起城市发展的产业硬支撑、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

增城低碳总部园(资料图)
链接全国,融通湾区
东部中心作为广州向东融入国家沿海大通道的必经要地,打造面向华东、海西的战略门户,深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强化腹地链接广度和深度,对广州筑牢开放格局的基石尤为重要。
此外,东部中心通过中老班列、中欧班列链接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助力广州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双循环战略格局。

规划中“双城”中的东江城效果图
东部中心位于湾区两岸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是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名副其实的北部顶点。根据规划,通过打造面向湾区东岸的高能级城市中心,高浓度汇聚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承接港澳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链接广深两大都市圈,协同横琴、前海、南沙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发展能级跃升,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中“双城”中的海丝城效果图
值得一提的是,东部中心毗邻东莞、惠州,是发挥广州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向东纵深推进与东莞、惠州联动发展的桥头堡。因此,以东部中心为核心,以东江廊道为纽带推动区域生态共育、交通互联、产业协作、服务共享,打造东江流域服务核心,开拓穗莞惠合作新局面。
896平方公里打造“现代活力核”
而根据《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两江东进”战略,本次规划明确提出黄埔、增城两区联动建设广州东部中心,规划范围896平方公里(黄埔308平方公里,增城588平方公里),从而谋划向东延伸形成发展纵深,强化穗莞惠区域联动。
本次规划提出三大发展愿景,开放高效绿色的门户之城、挺起产业脊梁的创智之城、青春活力共享的山水之城;聚焦四大核心功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承载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中心。
东部中心作为活力创新轴上的重要一环,北联知识城,南联狮子洋,规划形成“一带四轴,双城三片”的总体空间结构。
其中,“一带”延续“两江东进”发展动能的珠江—东江高质量发展带;“四轴”承接广州活力创新轴形成的科城创新轴、海丝智造轴、香山智造轴、增江创新轴,统领两区创新协同与分工;“双城”是指海丝城、东江城,突出现代服务业功能,共同作为东部中心的核心城;而“三片”则是科学城片区、南香山片区、荔湖新城片区三大新兴产城融合片区。
新塘站为中心,交通辐射全国
该规划中,以高能级枢纽广聚资源,以新塘站为中心实现1小时可到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2小时左右可覆盖粤东和闽西广大地区,3小时左右可到达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5小时左右可到达长三角城市群,8小时左右可到达京津冀城市群,四通八达,辐射全国。

广汕高铁新塘站(资料图)
同时,依托增城西站建设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新塘站建设创智型CBD,加快培育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中心。
加强区域高效率通道。推进广中珠澳高铁、佛穗莞城际、增佛高速、增莞番高速等区域轨道与通道建设,面向穗莞惠合作沿东江建设一批跨江通道,提高广州超大城市的区域融合发展效率。
加密内部交通网络。东部中心长远规划近500公里的城市轨道线路,并通过临江大道、开放大道、永宁大道、福宁大道等“七横八纵”骨架路网串联产业组团,加强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坚实支撑广州高质量向东发展。
聚焦“芯显车药”,发展未来产业
该规划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其一,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芯显车药”,大力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产业,支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世界显示之都”、万亿“智车之城”,同时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其二,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转化平台建设,沿海丝城科技长滩布局面向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依托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建设区域共享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
其三,引导规模化制造业用地集聚。用好增量空间和存量低效用地,抓大项目、大企业,布局“双城、三片、多个产业组团”,建设270平方公里的连片大产业、大平台,引导先进制造业规模化、连片化发展,加速成形起势。
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幸福成果。东部中心依托“两江交汇、三山入城、九脉通海”的绿美生态格局,以碧带体系高质量打造东部绿美名片。
其中,建设可亲水的珠江—东江碧带,实现50公里滨江岸线贯通,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将南香山、马山、龙头山三座山建设成郊野森林公园,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将9条南北向的河涌建设成亲水公园,建设碧道、绿道网络,串联历史文化,提供更丰富的线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城产”为营城逻辑,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加大东部中心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营造传承赓续“老广州”、助力开创“未来广州”的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区图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文字 | 记者 马灿 卢佳圳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艾心
校对 | 赵丹丹
审核 | 岑杰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