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2024年青岛GDP预计增长5.5%

齐鲁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记者 赵波

2023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760.3亿元,同比增长5.9%;2024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1月29日上午,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青岛市市长赵豪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青岛将围绕十个方面“奋力争先”,推进青岛高质量发展。

 回顾2023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760.3亿元,同比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一、经济向好态势更加稳固

减轻经营主体税费负担376亿元;42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3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300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4.6%,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8%。

二、实体经济根基更加坚实

连续3年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6%;服务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增长6.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三、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全社会研发投增长12.8%;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总数达到8家;24个项目获得中国专利奖,80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7900家、9300家、190家。

四、改革开放优势更加彰显

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前十;开行中欧班列863列、增长11.4%;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1个;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7亿吨、3000万标箱;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

五、城市综合功能更加完善

重庆高架路、辽阳快速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福州南路改造、金家岭立交桥等重点市政道路工程建成投用,主城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历史城区11万平方米老建筑完成保护修缮;实施14个城中村改造,66个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打通未贯通道路24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万个。

六、乡村振兴成效更加明显

粮食生产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加”,总产量达318万吨;58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晶17个,总数达到54个;新创建2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七、美丽青岛建设更加深入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3%;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总数达到54家,新建充电桩2万个;海岸线环境损害修复全部完成。

八、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扶持创业4.5万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万余个,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山大齐鲁医院二期建成交付;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80所;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0.7亿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4万户;市科技馆新馆建成开放,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展望2024 

2024年,青岛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在十个方面“奋力争先”: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在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上奋力争先;在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上奋力争先;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上奋力争先;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奋力争先;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力争先;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奋力争先;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上奋力争先;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参与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实现新能源整车产量倍增,在董家口规划建设大型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大力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积极抢占基因与细胞、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空天技术等产业新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中远海运空运山东物流总部基地、德邦快递山东总部智慧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开“日韩陆海快线”线路、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等新业态。

(二)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开展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促进活动,实施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系列举措。积极促进住房消费,增加高品质住宅项目供给。

开工建设莱青高速,加快推进董梁高速、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等公路项目。加快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建设,打通28条未贯通道路。实现地铁6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西延段开通运营。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制定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完善全市统一的涉企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政策发布兑现等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

落实省支持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推进上合国际城建设,提升上合国际枢纽港功能,积极申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青岛片区形成30项以上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成果。

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打造“投资青岛”品牌。积极争取重点央企功能性、区域性总部落户。实施制造业跨国公司招商计划,加快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

加快青岛都市圈建设。加快总投资5351亿元的85个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青潍日同城化、青烟一体化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市域(郊)铁路项目,实施跨市域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加快构建“一小时通勤圈”。加强与济南都市圈联动,推进济青高铁“公交化”运营,协同打造济青高质量发展轴带。

(四)加快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标本样品馆和深海大数据中心等三大国家深海平台开工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

争取青岛港新版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支持青岛港加快内陆港布局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五)推进数字化转型

深化“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建设,加快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以上。强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入口全部统一至“爱山东”平台,全面实现线上线下同标准办理。加强“一网统管”,实施“城市云脑”升级工程,加快提升智慧决策能力。

完善“青岛停车”平台功能、加快商业化应用,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并向“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汇聚,依托“全市一家医院”平台实现全市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个低效片区规划设计,加快实施139个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新启动20个城中村改造,建成安置房3.1万套。完成43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5个山头公园整治。加快100个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

(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建设青岛国际种都,加快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新高地。积极创建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以上。扎实推进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建2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完成26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15万户清洁取暖改造。

(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实施大沽河、胶莱河等11条重点河流治理,完成麦岛、团岛等12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清洁能源装机50万千瓦以上。新增绿色建筑1500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2.4万个。

加强海岛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灵山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深入实施“蓝湾整治”行动,推动崂山湾创建国家级美丽海湾。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新造林3.5万亩以上。

(九)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开工建设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市美术馆新馆。举办国际海洋体育大会。完成弘诚体育场改造,加快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新建改造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220处。

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海上旅游整体规划开发,做强“海上游青岛”品牌。积极推进青岛老城5A级景区创建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十)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实施“社区微业”行动,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7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加快青岛二中东校区、青岛五十八中北校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青岛上合学校建设。推动康复大学建校招生。

加快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建设,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水平。实施市中心医院、市立医院东院区改扩建工程,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建成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

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万人以上。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