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
转自:经济日报
1月19日,记者从深圳市宝安区政府获悉,2023年,宝安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强劲,全年GDP预期超5000亿元,十大行业全部正增长;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加快释放,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蝉联深圳市招商优胜区;产业空间有效拓展、品质重塑,探索“整整转更”土地二次开发新模式,全年整备土地398.4公顷,产业用地、民生用地整备均为深圳第一。

图为深圳市宝安区汇智研发中心。(资料图片)
迈向新的一年,宝安区将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宝安区将牢牢抓住“进”这个关键词,深入实施“六个十大”工程,引领带动各项事业跨越前进。具体而言,强化十大协同,以落实前海总规书写开发开放新篇章;紧抓十大重点,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夯实制造业“基本盘”;做强十大领域,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打造十大示范,以点带面引领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促成十大新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发展注入持续新动能;办好十大实事,以优质民生服务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为深圳市宝安区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一角。刘钢摄
随着2023年12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发布,宝安区迎来发展新机遇。2024年,宝安区将以服务前海作为责任与使命,把前海总规落地作为最大的优势和机遇,将通过强化规划、政策、机制、空间、产业、创新、人才、开放、民生、文化等多方面的协同,全面加强与前海协同联动,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以前海总规落地为有力契机,宝安将聚力做强总部经济、临空经济、会展产业、世界级商圈等十个领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双轮驱动、双向赋能。

图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前海湾。童艳龙摄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制造强区,2024年宝安区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夯实制造业“基本盘”,抢抓新型工业化机遇,按照“三化三性一力”要求,把“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抓手,推动模式转换、动能转化、业态转变,不断提升宝安制造的影响力、竞争力。其中,宝安将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把“智转数改”作为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把绿色低碳作为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能级和内生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打造一批功能型创新平台,加快提升产业先进性、安全性水平。
在产业发展方面,宝安区将推动支柱产业持续扩大优势,对已经具备较好行业地位的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强链补链延链,不断巩固优势、提升辐射带动力;推动主导产业加快成形成势,对具有较好优势、增速较快的激光增材与工业母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瞄准高端高质高新向上突围,增强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厚植产业根基;推动潜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潜力大、发展快、有相对优势的低空、空天、新材料等产业,集中资源力量加快“建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成新的骨干产业集群。
同时,宝安区将持续优化完善、用好用足产业政策,注重政策长期性、有效性与及时性;持续加大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打好“整整转更”土地二次开发“组合拳”,实现“只要有好项目,宝安一定有地可落”;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唯才是举、唯才是用、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将服务企业作为党委政府的天职,落实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大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三个一”企业服务机制,完善“20105N”重点企业服务模式,用好亲清政企服务平台和并联审批制度,拓宽空间、订单、融资等资源要素供需对接渠道,及时高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调处机制,深入推进企业合规全国改革试点、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