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官渡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经营主体量质齐升
转自:中国质量报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品牌
云南昆明官渡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经营主体量质齐升
□ 本报记者 黄小军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市场监管局以整体统筹、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环境建设、提质升级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量质齐升的“五抓手”,持续推进经营主体“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全力打造“效率、服务、诚信”官渡营商环境新品牌。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官渡区制定“十准十不准”行为清单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做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对外贸易、文旅康养、新型工业5条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人才强区、科技兴区、金融活区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70条政策措施,细化35项助企纾困服务举措,促成4919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36.3亿元,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经营主体37.56万户,较2022年底净增9.77万户。
官渡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五个率先”展现官渡担当:在云南省率先推出“集群注册”改革,与俊奥商业、电商产业园、众创服务空间3家集群注册企业签订托管住所证明协议,今年内力争达到10个集群注册试点;率先推行“行业综合许可证”改革,实现“一证准营、一网通办”;率先实施便民服务进市场,打造“昆明市营商环境观察站”,累计办理业务704件;率先启动“一照多址”营业执照,为推进登记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松绑清障;率先试点企业登记注册智能化无干预办理,打造“零成本、零见面、零跑腿、零干预、零等待”的24小时不打烊“智慧服务”。
创新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官渡区用好用活云南自贸试验区主战场这一“金字招牌”,让市场、环境、机制全方位活起来: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实施85项改革计划和8项试点任务,“告知承诺制+云勘验”等17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占全省推广总数的44.7%;打造一批开放园区,云南数字文旅、软件创新产业园和昆明湖滨半岛项目招商如火如荼;全市首个新能源零售平台和云车城科技、数字新媒体、全省首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入运营;首创发布产业投资地图App,建成首个“六位一体”楼宇经济信息平台和楼宇经济数字地图,获评昆明市首家数字经济先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8亿元,产品通过43个口岸,出口125个国家和地区,自贸区利好政策助力释放经济主体潜能。
抓环境建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官渡区聚焦方便快捷,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效”赋能,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三减一优”129项、“就近办”“一次办”241项;增设一窗通、歇业备案、项目审批等5类专窗和电话咨询专线,“1+2+6+N”营商服务创新等4个模式作为云南省优秀案例推广;深入落实“三个听取”行动,在全省首创揭牌成立社区企业服务“一站式”工作站,首批惠企政策讲师团正式上岗,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以“法”为尺,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广“综合查一次”,梳理推行容错纠错柔性执法“五张清单”1044条,建立“1中心+32个站点”行政争议调解和解中心;依托国家级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检察+侦查+行政+企业”四位一体协同保护模式;构建“府院联动+裁审衔接”新型劳动争议多元联动化解纠纷机制,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以“信”为基,建立经营主体信用综合评价机制,梳理信用承诺83项事项清单,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大力开展行政许可、处罚“双公示”,信用信息数据归集量居昆明市第一,入选昆明市第二批诚信典型案例。
提质升级扩大影响力
官渡区聚焦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增强服务效能,实施企业服务三年行动,广泛开展“一把手”走流程促发展,挂帅推动“八大环境”建设,做到“培育、服务、赋能”三精准,让经营主体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培育经营主体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出“企业服务大礼包”活动,首家推行“个转企”营业执照网上办理,2.5万户个体工商户实现智能化开办“秒批”;深入推动“五马计划”,累计完成“个转企”2751户,数量居昆明市各县(区)首位;完善企业梯度培育库,打造专精特新企业21户,在库“四上”企业785户;推动“规改股”优化升级,实现(含筹备)“股上市”12户。
《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