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平谷站主体结构封顶!
12月12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平谷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平谷站是平谷段首座实现封顶的地下结构车站,也是轨道交通22号线的终点站,本站可实现地铁车辆交叉渡线功能。目前,平谷线马坊站、马昌营站和平谷站3座车站均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平谷线2025年建成通车后,将极大地缩短平谷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为平谷百姓通勤提供便利。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平谷站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平谷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双层双跨(局部三跨)箱型结构。平谷站是平谷线的终点站,这一站的最大特点就是长,车站总长度达到了493.8米,标准段结构宽度为22米,盾构始发段结构宽度为28米。虽然,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建设难点,还面临地下水位升高、管线改移复杂等工程建设的各种制约因素,但我们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各种安全文明施工及科技创新手段,坚决克服困难、积极提高质效,高标准高质量保障了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平谷站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20标段项目经理杨帆介绍道。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线路示意图
据了解,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首条横跨北京和河北两省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西起朝阳区东大桥,东至平谷新城,途经朝阳区、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平谷区等地区,串联了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河北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
线路全长约81.2千米,其中地下段约53.8千米、地面及高架线约27.4千米,共设置21座车站,在河北燕郊设置车辆维修综合基地1座,在东五环东侧平房乡设置停车场1座。全线21座车站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3座,其中换乘站共12座,开通后可与地铁八通线、6号线、10号线、14号线、17号线、28号线和M101线等线路实现换乘。
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3年底,22号线累计实现结构封顶的10座车站分别为,朝阳段的管庄站,通州段的北关站(6号线预留车站)、城市副中心站、政务中心站、政务中心东站,河北段的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平谷段的马坊站、马昌营站、平谷站,为全线按计划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平谷站施工现场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马坊站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马昌营站
22号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示范线,也是国内第一条集地铁快线、市域快线于一体,并预留与城际网互联互通条件、实现“多网融合”的创新线路,将在北京第一次实现快慢车运行、不对称发车、多交路运营等运营组织方式。22号线将采用市域D型车8辆编组,设计时速为地面及高架段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地下段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
线路建成通车后,北三县、平谷区将接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到城市副中心将实现最快9分钟通达,北三县到CBD地区(东大桥站)最短时间约为32分钟,平谷区到CBD地区最短时间约为55分钟,平谷、三河乘客可以乘坐这条期盼已久的区域快线直接进入副中心和核心区。不仅有效缓解跨界道路的交通压力,方便跨界群众出行,提升跨界及通勤群众的出行率和幸福感。也将增强城市副中心对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资源对接、服务功能拓展,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珠链式”开发的土地将转化成为区域性的经济带,京津冀空间布局模式以轨道交通为轴纵深发展,在推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同时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