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19个国家级新区齐聚青岛,为了更重要的使命

界面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青记

西海岸新区再一次站上了国家重要舞台。

11月16日至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组织召开第八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19个国家级新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过去30余年,从已过“而立之年”的上海浦东新区,到“最年轻”的河北雄安新区,全国批复成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区域战略发展支点。

为了促进国家级新区的健康发展,从201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定期组织召开“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分析研判新征程上国家级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交流新区建设发展经验做法,协调解决新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推动新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站在国家层面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希望推动新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的当口,今年在西海岸新区举行的第八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意义重大。

一方面说明西海岸新区在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成绩获得了国家认可,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包括西海岸新区在内的国家级新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

作为第9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西海岸新区是作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的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今年9月,山东省政府正式印发《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充分发挥青岛西海岸新区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增效、向更高水平迈进,保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的领先地位。

勇担国家战略使命的西海岸新区,也正在跳出青岛、跳出山东,对标全国一流强区。

通过一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西海岸新区对青岛乃至山东经济的拉动力。

2022年,西海岸新区GDP4691.85亿元,GDP增量323.32亿元,放到全省16地市来看,仅次于青岛、济南和烟台,可以排到全省第四。

放到全国维度,以赛迪2022全国百强区中前十强区来看,西海岸新区GDP增量仅次于南山区(405.29亿元)、宝安区(364亿元),位列全国第三。

梳理这些成绩背后,西海岸新区在国家赋予的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战略任务层面不断突破,同时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发力,在振兴发展实体经济上真正彰显国家级新区担当。

1

进入2023年,西海岸新区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

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11769.11亿元。其中,西海岸新区GDP为3650.31亿元,在青岛10区市中位列第一。

根据11月6日青岛官方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摘星夺旗”考核结果,再次排名第一的西海岸新区得分达到了98.3分,在经济运行、项目签约落地、城市更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4个板块考核中均位居前两名。

作为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重要战略任务、国家战略功能叠加与政策优势是西海岸新区最重要的底色。

其中,海洋经济,是西海岸新区区别于其他国家级新区最鲜明的特色优势。

今年上半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增长8%,对全市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近45%,在新发展格局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依海”特征更加明显。

一方面,西海岸新区突出科技兴海,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

包括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在内,西海岸新区已集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家,同时,建成涉海高校11所,海洋人才达到7.1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5名。

一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产出,管华诗院士团队与正大制药合作打造“蓝色药库”,藻酸双酯钠片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第五个海洋原创药物,抗结肠癌新药(BG136)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青岛中加特与李华军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破解海洋施工作业装备关键部件卡脖子短板;明月海藻集团研发生产的体内植入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

另一方面,西海岸新区不断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物医药、船舶海工、深远海养殖等海洋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愈发突出。

2023年,西海岸新区总投资1000亿元的60个海洋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迁驻西海岸新区,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项目正式投产。

以船舶海工产业为例,船舶海工是西海岸新区重点突破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随着全球造船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目前已聚集100余家船舶海工及各类配套企业,形成船舶海工行业的完整产业链。

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让西海岸新区在涉海领域的全球“首位度”不断提升,不断迎来全球订单。

而为了用好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西海岸新区提出放大青岛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溢出效应。

以青岛自贸片区为例,获批四年来,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353亿元,年均增速27.3%,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年均增速26.3%。以占山东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进出口和3.7%的利用外资。

2023年,青岛自贸片区共形成51项体制机制创新举措,数量处于全国前列,而且含金量高、延续性强、与国家要求契合度高。其中,25项创新举措为全国首创,占全部创新举措的49.0%,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前三年的水平。2

梳理这些成绩背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西海岸新区将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和自身的平台优势,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产业项目中,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2023年前三季度,西海岸新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389.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1-6月份提升1.5个百分点,对全市贡献率达24%。

这两年,西海岸新区先进制造业布局的显著特征就是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迅速崛起。

融合光电一期项目投产,京东方项目首条生产线点亮量产,电子信息产业园8英寸、12英寸晶圆和富士康高端封测实现量产。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市级新兴产业园区正式挂牌。

今年前三季度,西海岸新区新型显示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60亿元,产业链重点在谈、在建及投产项目共47个,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

11月15日,历时六个月建成的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重点项目——芯屏产业园一期正式启用。根据规划,园区主要瞄准京东方产业链上下游,着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服务和大中企业定制化服务,助力全区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发展,推动光电显示产业向上游材料领域布局延伸。

就在芯屏产业园一期启动的前一天,11月14日,作为京东方青岛模组工厂的核心配套项目之一,总投资50亿元翰博光电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西海岸新区。项目聚焦半导体显示行业,拟建设显示材料综合性生产基地,产品将广泛应用于车载、工控等终端消费品,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

而在高端化工产业领域,西海岸新区坐拥青岛首个省级临港化工园区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和青岛面积最大的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青岛市氢能产业园也即将挂牌。

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金能可降解塑料和环保新材料项目等百亿级重点大项目皆集聚于此。

截至目前,仅董家口经济区已初步形成以海湾化学、金能、国橡中心和益凯四个重点项目为龙头的乙烯、丙烯、碳四(含橡胶)三条产业链和以新技术成果为重点的高端专用化学品板块。区域内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37个、总投资2996亿元,已完成投资1345亿元。其中,过百亿元项目8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27个,产值过百亿元企业2家。

而且,西海岸新区还在不断释放自身先进制造业集聚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专业园区累计签约落户项目116个,总投资3616.3亿元,其中投产运营71个,总投资1346.3亿元。

3

除了经济数据和具体项目的亮眼成绩,西海岸新区抓经济发展、抓产业招引的思路和方式更值得关注。

在制造业项目招引落地、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具体工作上,西海岸新区相关部门更务实、更有针对性的做法成效显著。

以链条长、细分领域多的新型显示产业为例,要想得到产业链企业的认可,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对产业的清晰把握。

为了让龙头企业京东方尽早落地,西海岸新区国际招商促进中心团队展开学习调研,以专业对话架起与京东方的沟通桥梁。

在京东方的带动下,截至2023年初,总投资2500亿元的50余个产业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到“十四五”末,西海岸新区将形成千亿元级“芯屏”规模。

这也是西海岸新区发力新兴产业工作思路的一个缩影:拼营商环境和落地保障。

去年,西海岸新区研究制定11条产业招商图谱,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招商图谱“五位一体”推进工作方案》《新区重点产业图谱招商工作行动方案汇编》等文件,在精准招商的同时,提供“一条龙”式服务保障提高招商效率。

西海岸新区真正做到了将优势资源都围绕区里谋划好的产业链发力,土地、资金、政策等资源配套可以更精准,项目招引落地效率也更高。

比如,在京东方青岛基地项目引进过程中,西海岸新区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方土地、环保、水电气暖等9大类300多项政策答疑,刷新了“西海岸速度”。

再比如,2022年11月开工的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采用“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19天完成装备车间首根钢构吊装,57天实现主体封顶,仅用一年时间就正式竣工投产。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聚焦“四大目标”“六大环境”,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5.0版,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比如,在全省率先推出惠企政策申报月历,拓展“免申即享”政策清单,今年660余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兑现政策资金超8500万元。率先设立营商环境促进中心,明确不允许以上级没有规定作为不改革的理由,不允许以缺少技术支撑作为不攻坚的借口,不允许以需要部门协同作为不担当的条件。

从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持续性来看,西海岸新区这种在营商环境打造、产业招引落地保障等过程中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思维转变,将持续筑牢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成为西海岸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最强动力。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