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振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万亩红薯冬储促增收
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这两天,米东区长山子镇土窑子村村民李嘉龙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存储库查看600吨冬储红薯的情况。

11月9日,在米东区长山子镇土窑子村红薯种植户李嘉龙家的红薯存储库,李嘉龙在村里志愿者支农服务队队员的帮助下对入库的红薯进行数据统计。 (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宋建华)这两天,米东区长山子镇土窑子村村民李嘉龙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存储库查看600吨冬储红薯的情况。
温度、湿度只要控制好,这些红薯可以存储到来年5月份,不仅不会流失太多水分,价格还能比现在至少提高一倍。
沙质的土壤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赋予米东区得天独厚的红薯种植条件。目前,米东区红薯种植面积2万余亩,是全疆红薯种植主场地。在积极推进红薯品牌建设,实现红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的同时,米东区还积极通过产地冷藏保鲜实现万亩红薯冬储错峰上市。
李嘉龙和父亲一起种植了600多亩红薯,平均亩产2吨多,除了地头销售的400多吨外,剩余的全部存在村中自建的存储库内。
存储库由村中一处闲置民房改造而成,配备有取暖设施和温湿度控制设施,一箱箱码放好的红薯堆成了两米多高的小山,红薯表皮鲜红光滑。
“红薯存储需要把温度控制在15℃,适当注意保湿就行,村中闲置的地下室以及一楼简单改造就可以建成存储库。”李嘉龙说,这种存储库只在冬春季节使用,只要供暖到位,用来保存红薯效果非常好。
近年来,米东区围绕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产业、惠民生,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保鲜问题,错峰上市还延长了供应期,促进了农民增收。
今年长山子镇红薯种植面积万余亩,总产量2万吨左右,目前库存量约8000吨,预计春节期间全镇红薯保有量4000吨左右,可以满足春节前后的市场所需。
长山子镇副镇长郑江辉说,在积极鼓励种植户利用闲置房屋建红薯存储库的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合作社为种植户联系专门的保鲜库存储红薯。
解放村村民贾斌今年种植红薯1000亩,总产量2000吨,其中1800余吨都被他存进了邻村合作社建的农副产品保鲜库内。
“这种保鲜库比普通红薯存储库的存储能力更强,红薯能卖到明年6月份,到时候价格会比春节期间更高。”贾斌说,除去保鲜库的租赁成本,每年错峰销售红薯,每亩地每年可以多增加收入约500元。
有了保鲜库,贾斌家的红薯整个冬季都能销售,也为他打通了产销环节,他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都有固定的销售商,除了新疆本地销售外,还销售到重庆、浙江等地。
“我们打造了‘长山子镇糯香蜜薯’品牌,同时还将通过深加工等方式延伸红薯产业链,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红薯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郑江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