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场未来有多大?T3A到T3B要修个“轨道”来摆渡!

作为时常重庆机场飞来飞去的差旅人士,相信朋友们都看见过重庆机场T3B热火朝天建筑工地的场景。
海纳君看到的时候就在想,T3A都已经这么大了,再修一个这么大的T3B,这以后走起来可老火了。
群众们想到的,机场也想到了,原来,在T3A到T3B之间,已经在建设一条专门的摆渡专列轨道——机场捷运系统。
机场捷运系统,是一种将机场航站楼与机场设施连接起来的交通系统,包括地铁、有轨电车等能将旅客运送到机场内各个目的地的交通系统,以地铁最为常见。
重庆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卫星厅连接工程,重庆机场在建的旅客捷运系统长度2.36公里,是全球首个采用定制式跨座式单轨的机场旅客捷运系统。
建成后,旅客从T3A航站楼乘坐捷运系统到达T3B航站楼仅需3分钟,相较于传统的摆渡车,将大大节约通行时间,提升旅客舒适体验。

该项目由机场集团联合重庆轨道、重庆机电、重庆长客、北京和利时等企业共同实施。预计2024年1月底首台样车下线,7月完成全线轨通,10月完成全线电通并开始调试,2025年上半年投用。
除了依靠重庆本地成熟的单轨产业链,项目还将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自动编组重联、航班联动、边缘智能控制、云边协同、超级电容等多项轨道行业前沿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度高、舒适度高、工程投资低、运维成本低、完全国产化等优势,对推动我国单轨产业链进步、促进民航捷运系统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和示范作用。
该系统在节能增效方面也有所创新——实现车载储能供电替代接传统触网供电,车辆采用永磁牵引和高频辅逆技术。
与传统供电方式相比,创新供电能节约建设成本400万元,长期可节约运维费用和能耗费用5000万元。运用永磁电机驱动技术,提升能量转换效率,节能效率也将提高10%,并能实现全链条国产化。

大型机场不同航站楼之间修轨道捷运,不是重庆首创,此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已经有了先例。
2019年浦东国际机场捷运系统建成运营。

该捷运系统全长7.8公里,列车采用无人驾驶模式,最高时速80公里,单向行程最快2分30秒。
捷运系统分东、西两线独立运营,东线连接T2航站楼与S2卫星厅,西线连接T1航站楼与S1卫星厅。

捷运系统的建设,也可看作是重庆机场对标全球一流大型机场的最新举措。
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是重庆市、民航局“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是重庆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完善重庆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功能和提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
T3B航站楼项目总投资约22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第三跑道东侧新建长3400米、宽45米的第四跑道及相应滑行道系统;新建35万平方米的T3B航站楼,148个机位的站坪;新建2.36公里的捷运系统、13万平方米的停车楼、3.7万平方米的国际货运设施及相关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截至目前,T3B航站楼主体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已完成,室内装饰工程已进场施工,预计今年底实现全面断水封围;第四跑道地基处理及土石方工程完成,跑道轮廓已基本显现。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约105亿元。
2024年,主要将开展T3B航站楼室内装饰、机电弱电及设施设备安装、第四跑道工程收尾等工作,预计完成投资65亿元。预计到2024年底,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主体工程完成建设,计划2025年上半年投用。届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形成4条跑道、4座航站楼布局,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飞机起降58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的需求。
该项目投用后,将进一步增强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有力助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相信也有部分朋友会有这样的疑惑,T3A已经够大了,T3B修起来后会不会使用率很低?现在重庆江北机场已经这么大了,第二机场的建设必要性有多大?
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479人次,当时就已经是全球五十大机场之一。由此来看,重庆机场的潜力仍然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在未来,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战略大后方的建设,是持续的,是不断的,各项资源、人流的汇聚交流将更加频繁。也正是从这些方面进行考量,重庆才会有这么大体量的高规格交通标准。重庆航空领域,之后会迎来更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