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厦门:李某、张某、欧某,集体被判刑!背后真相太惊人

海峡导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事发厦门

男子信用卡逾期

接到催收电话后

对方却赔了5万!背后真相惊人

近日

思明区检察院办理了

一起这样的案件

警惕!警惕!

有信用卡的都看看

这种事情千万不能做!!

厦门一工作人员出言不逊

被持续投诉了一个多月

真相竟是……

被告人李某、张某、欧某

都曾在银行委托的催收公司工作过

李某与欧某曾是同事

而张某是李某的老乡

2021年7月

李某的一张信用卡逾期

接到了催收电话

因遇催收工作人员出言不逊

李某持续投诉了一个多月

最终催收公司向他赔偿5万元!!

其中一半用于还款

因深知催收公司若被投诉,很可能会受到委托银行的罚款,甚至解除合同,损失巨大,李某抓住这一“软肋”,一边自己“接单”替其他卡主进行“反催收”,索得赔偿再与卡主分钱,一边当起了“老师”,“热心”向欧某、张某传授“反催收”的诀窍。两个“学生”迅速掌握要领,三人由此开始敲诈勒索的行径。

信用卡逾期未还款

女子与男友合谋

引诱工作人员违规

2022年6月

催收公司拨打欧某的手机,提示她信用卡逾期未还款。欧某与男友(另案处理)事先合谋,由男友接听电话。在第一次沟通中,催收人员并未透露具体信息,男友自称是欧某的丈夫,也表示会帮忙还钱,但仍一直拖欠。催收人员之后又两次拨打电话,均是欧某的男友接听。

经银行同意

催收人员

将欧某欠款的卡号、具体金额

在电话中告知其男友

结果当晚

欧某就向银监部门、消保部门等

发起投诉!!

投诉的理由是催收过程中

泄露个人信息

工作人员态度恶劣

投诉持续不断!!

催收公司与欧某多次电话沟通

欧某提出赔偿5万元才能撤销投诉

催收公司无奈与之协商

最终同意赔偿2万元

仅靠几通投诉电话就能叫停催收

还换来“赔偿”

这令欧某的胆子越来越大

她甚至与其他信用卡逾期人员共谋

以其他卡主的名义接听催收电话

引诱催收人员违规,夸大违规行为

通过各种渠道投诉

索得赔偿再与卡主分钱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3名被告人凭借之前的从业经历

以恶意投诉威胁第三方公司

进行敲诈勒索

等待他们终将是法律的制裁

有13家被害单位

三名“职业索赔人”获刑

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李某、欧某、张某在自己或他人的信用卡逾期被催收时,以自己或其他信用卡逾期人员的名义,各自或相互配合,通过引诱催收公司工作人员实施违规行为、夸大甚至虚构催收公司工作人员的不合规行为等方式,恶意反复多次向银行或银保监会投诉,对多家被害单位施压,以撤回投诉为要挟索取钱款,共有13家被害单位。三名被告人敲诈勒索金额均在十万元以上。

今年6月30日

思明区检察院

对李某、欧某、张某提起公诉

经审理

法院支持检察机关指控

对三名被告人

以敲诈勒索罪判处

三年至四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反催收”式新型犯罪

厦门已发生多起

今年以来

思明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多起

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敲诈勒索对象的

“反催收”式新型犯罪

对此

检察官有什么建议呢?

搬好小板凳速速听课

检察官表示,原本用来规范催收行为、保护信用卡卡主合法权益的规则被钻了空子,恶意投诉举报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浪费了行政司法资源。

检察官建议,有关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催收行为,严格遵守催收准则和职业道德;同时也警示“职业索赔人”莫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维权“变味”成了犯罪,将受到法律的惩戒。

小编在网上一查

发现“反催收”套路满满

甚至还有反催收联盟

不少信用卡用户上当受骗

何为反催收联盟呢?

所谓反催收联盟,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套路地通过激化债务人与催收团队/金融机构的矛盾,从而达到减免利息、延长还款期限、减免还款金额,甚至要求赔偿等不良目的。他们的运营模式是收取高额服务费,来帮助借款人逃避债务。

“反催收联盟”的套路

“反催收联盟”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反催收技巧,招揽客源,教唆债务人恶意投诉,帮助债务人制造虚假困难证明材料来与银行协商还款,最终达到减免费息、分期还款的目的,甚至在协商完成后将债务人的信息贩卖给其他机构,形成链条化、专业化运作模式。

1.

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疯狂获客

“反催收联盟”将自身包装成帮助债务人脱离苦海、助债务人上岸的“帮扶者”,通过短视频App、直播平台、论坛等互联网渠道传播反催收技巧,以帮助减少还款金额、代办停息挂账以及征信修复等为噱头,吸引债务人的目光。同时,借力互联网平台“偏好”算法的定向推送,极大提高曝光率,短时间捕获大量有债务协商需求的客源,售卖反催收服务,贩卖反催收技巧和话术。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反催收”就能看到平台上售卖各种反催收话术的商品,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2.

有组织、有套路地与银行协商还款

“反催收联盟”为达到减免还款金额、延期还款、修复征信的目的,针对银行政策,伪造困难证明,同时借监管机构、媒体向银行施压,从而在债务协商中获得更大的胜算。

(1)伪造材料,假装弱势群体申请减免费息

银行针对困难人群通常会推出延期还款、减免费息之类的政策,“反催收联盟”利用银行政策,与债务人串通,伪造村(居)民委员会开具的经济困难证明材料或医院开具的身患重病的证明材料,以此在与银行的协商中获得更多的筹码。近年来,各家银行均出现不同债务人证明材料内容雷同,甚至连错别字都是一样的情况。经实地调查发现,有的债务人提供的所谓经济困难、身患重病的证明以及证明材料上加盖的公章都是伪造的。

(2)恶意投诉向银行施加压力

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监管机构开通“投诉”渠道,在银行与持卡人之间搭建平等沟通的平台。这一原本促进持卡人和银行沟通的便捷途径,却被“反催收联盟”利用。“反催收联盟”指导债务人致电银保监会投诉维权热线或各地区的银保监局投诉专线进行恶意投诉,甚至歪曲事实诬告银行、要挟银行,以达到免除利息或延期还款的目的。近年来,银行的投诉量激增而监管部门对银行有投诉解决率的考核要求,面对恶意投诉银行方面压力较大。

(3)诱导催收员违规,敲诈银行

“反催收联盟”传授债务人故意拖延还贷的方法,有套路地激化债务人与银行之间的矛盾,指导债务人使用与银行对立的话术,刺激催收人员,诱导催收人员违规,并在录音后向各地银保监局等监管机构投诉,借机向银行索要赔偿,敲诈勒索银行。

(4)借助舆论压力倒逼银行

“反催收联盟”将债务人包装成“受害者”,频繁在各大媒体发声,以杜撰案例、夸大其词、扭曲事实等方式制造噱头吸引媒体的注意,诱导媒体发布针对银行的负面舆情,借“舆论绑架”抹黑银行,迫使银行妥协,达到减免还款金额、延期还款、修复征信的目的。

3.

原形毕露,榨取债务人“剩余价值”

“反催收联盟”在赚取协商费、服务费后,迅速撕破“帮扶者”的假象,不择手段榨取债务人的价值,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1)贩卖债务人数据,获取不当得利

(2)对债务人进行敲诈勒索

诚信履约

信用卡催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万不可轻信套路

故意逃掉债务

综合 思明检察、中国信用、石河子网警、网络等

编辑 张晓燕

海峡导报微信(ID hxdbwx)整合编辑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