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北京古旧书刊全年销售额已近亿元,这些店里最能“淘”到宝

转自:千龙网

北京西四布衣连环画书店、中国书店琉璃厂店、潘家园旧书市场、孔夫子旧书网……围绕“一画、一店、一市场、一线上平台”四个古旧书业经营实体,中央及首都多家媒体日前探寻首都古旧书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聚焦“书香京城”建设在垂直细分领域的新成果。

今年以来,北京市各级单位以古旧书为主题开展多项阅读文化活动,2023年春、秋两季书市,近90万读者走进书市现场,实现旧书销售收入近400万元。北京通过持续推广扶持,古旧书业已基本形成经营渠道丰富、流通体系完备,覆盖北京、辐射全国的古旧书交易体系。相关统计表明,北京全年古旧书刊销售额已近亿元规模。

“一画”:看连环画穿越至旧日时光

位于西城区的“西四布衣连环画书店”带读者穿越到旧日时光,这里专营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连环画册,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以连环画销售为主题特色的古旧书店。“当年风靡一时的连环画,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闪闪的红星》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布衣连环画书店主理人王旭文面对几万册藏书,如此介绍道。

四合院布局的布衣连环画书店,以东厢房和西厢房为主要售卖区。东厢房分为三个区域,按照价格区间划分为淘书乐、精品连环画书屋、“悦读”空间。淘书乐厢房内陈列的所有连环画均售价三十元,规整的60开和64开的小册子,不按品类随意码在墙壁上或陈列在玻璃展柜里。“翻阅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小人儿书,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本,在‘淘’的过程中收获惊喜。”住在附近的刘女士说,周末经常带孩子来买书,孩子们每次都会开心而归。

值得一提的是,书店联合朝阳区荣唐连环画博物馆,长期举办珍贵连环画版本展览和珍品连环画拍卖活动,深受书迷热捧。“布衣连环画书店未来将打造成为集精品连环画书籍售卖、展览、书画古籍修复、培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型阅读空间。”王旭文对于书店未来满怀信心。

“一店”:可近距离接触珍稀古籍善本

位于琉璃厂东街的中国书店,为许多老读者所熟知,这是一家集古旧书收购、修复、流通以及古籍出版、书刊资料拍卖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企业。作为我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自1952年创立至今,中国书店在古籍抢救、保护和文化传播上所做出了卓越贡献。

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琉璃厂店经理刘易臣说,中国书店古旧书类销售额同比2022年增长近四成,显示出古旧书市场的良好势头。据他介绍,古旧书的受众群体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国家公藏机构,中国书店发掘、修复后的珍贵古籍,先后提供给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市文物局等多家公藏机构。二是专家学者,古旧书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包含着众多学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是专家学者溯源自身所在学术领域的必经之路。三是收藏家,古旧书具有特殊的文物性和艺术性,收藏古旧书是存续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收藏更是对政府收藏的有力补充。最后,便是千千万万爱好传统文化的普罗大众了。

七十多岁的中国书店,积累了一批稳定而忠实的老读者群体,为了吸引年轻客群,把文明传承的接力棒交到青年人的手中,中国书店重视线下线上旧书交易融合发展,策划推出了“中医典籍”“戏曲小说”“民国期刊”等古旧书主题专展,还在孔夫子旧书网平台举办了“中国书店首届线上古旧书展”等活动,既满足了北京市及全国各地读者的线上淘书需求,同时,也为线下读者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珍稀古籍善本的机会,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古旧书业的良性发展局面,北京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张钵表示,作为首都国有图书发行主渠道,北京发行集团将充分发挥在古旧书经营领域专业优势,在着力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在中国书店各门店收购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网点多覆盖广的优势,在集团所属各大书城和新华书店各门店设置旧书专区,开展旧书回收和销售业务;在集团承办的大型图书展节活动设置旧书销售专区,促进旧书交流交易;与公园、高校、园区、社区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旧书流动市集,营造“以书会友”的全民阅读氛围。

“一市场”:起得早才能赶上第一波淘书潮

“每周六、日的潘家园书市,那就是比谁起得早,来晚的话基本就赶不上第一波‘淘书潮’了。大冬天的时候,都是人挤人的。”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悦说,“潘家园市场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作为北京古旧书市场的代表,潘家园古旧书刊一条街以其市井氛围之浓厚和书籍涵盖面之广泛而独树一帜。市场内总计347家商户,经营二手书、红色收藏品、古籍善本、旧书刊、名人信札、连环画等,是北京古旧书业重要的市场支撑平台。据统计,潘家园年均销售规模体量超千万。

逛潘家园书市最大的乐趣也重在“淘”。张悦介绍,“在潘家园书市,既能够淘到你需要的书,更可贵的是还能看到许许多多或许你并不需要的书,恰恰是这些书开阔了眼界,不至于把自己封闭在‘我所关注的’的信息茧房里。”在他看来,潘家园为万千爱书人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宽广的文化交流平台,是一个了解图书市场更新资讯的重要渠道。

当谈及互联网对实体书店包括古旧书行业的冲击时,张悦表示,实体的纸质书不可取代,本身经过了价值筛选才能出版成册,古旧书籍更是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在不断的修订和再版中保留下来,每一个版本都包含它流通的版本价值,“比如关于唐诗的选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收录唐诗的标准就不一而同,对于研究社会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一线上平台”:新注册用户近三成是年轻人

拥抱时代变化,打通“线上+线下”新销售渠道,古旧书业的尝试和创新令人振奋。

线上平台孔夫子旧书网,是全国大型的古旧书、二手旧货和商品交易平台。这里汇聚了时间跨度近千年的古旧书籍,数量高达上亿种,还包括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名人信札、碑帖、印谱、连环画等各类纸质文献资料。孔网目前总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开通的书店书摊超40万家。在线展示销售商品高达1.5亿多种,其中5元以下的商品有4300万件,占比28%。值得一提的是,每天新注册的买家中,18岁至24岁年轻人占比 28%;卖家群体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32%。

孔网卖书群体中,旧货店与旧货摊卖家均以个人业余小额经营(平均年营业额不足2万)为主,这些个人卖家占卖家总数的97%以上。旧书来源主要是单位、家庭和个人清理的图书以及废品回收站。

“孔网的出现,一方面扩展了老百姓花少钱、买好书的渠道,另一方面,使得珍贵的书籍文献能更加高效地得到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孔夫子旧书网总经理孙雨田说。

孔夫子旧书网红色文献博物馆

孔夫子旧书网联合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23潘家园第五届古旧书博览会”近日落幕,珍稀古籍善本悉数亮相。多年来,孔网与潘家园市场强强联合,通过集中展销的方式,打造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古旧书展会IP,让古旧书流动起来、让经典活跃开来、让文化传承下来。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