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花生:“红胖子”变成“金豆子”
本报讯 (记者金鹏 通讯员刘洁)一颗小花生,浑身都是宝。近日,走进滦州市雷庄镇黄庄子村,种植户王少安家的花生已经全部收获完成。“我们种植的是高油酸花生,今年种了260多亩,每亩地的收成在六七百块钱,收益十分可观。”他欣喜地说。
滦州市享有“中国花生之乡”“全国首批油料生产试点县”“国家油料生产基地县”等殊荣,亦是河北省政府命名的“花生特产之乡”。2014年“滦县花生(东路花生)”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自此之后,滦州市的花生知名度越来越高,产值大幅提升,全市花生年产值达 4.8亿元,成为本市的富民产业。
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授权后,从事高油酸花生等农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实施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及全程社会化服务,扩大滦州产业花生发展市场影响力,推动滦州花生品质更新升级,打造滦州花生品牌市场形象,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各种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提升“东路花生”品牌影响力,唱响“东路花生”品牌。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品种不断引进和更新以及花生栽培新技术的推广,该市花生的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该市坚持把种子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组织13家单位联合成立“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承接“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国高油酸花生品比试验”“国家花生产业体系试验”“国家花生风险评估站”等多项试点试验任务,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万亩“高油酸花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筛选出冀花11、16、18等系列品种进行扩繁,制定高油酸花生保纯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有效推动花生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品牌型转变。
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扶持。通过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形成以基地为依托,引导农民集中种植。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使花生生产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扶持鼓励企业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培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花生产业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