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以新业态新场景促消费新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关注转自:新华财经
“十一”假期中,多番精彩活动在青岛市南区历史街区轮番上演,让历史城区焕发出新活力。据介绍,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中,市南区不断加大时尚业态和品牌项目培育,着力打造“旧里院+新经济”“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业态“加持”效果明显,不断输出品牌文化内涵,吸引大量游客和观众前来。
“城市名片”焕新升级
中山路商圈作为青岛“城市名片”,作为商圈核心,位于其中的劈柴院始建于1901年,后成为门类齐全的市场。评剧名家新凤霞、“戏法大王”王鼎臣、相声演员马三立和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等都曾在此演出。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推进,让辉煌一时的老街再现时尚与活力。
经过修缮改造后的劈柴院,于国庆长假期间迎来首期商户入驻,沉浸式街区话剧、主舞台与江宁会馆舞台演出、复古风巡游,重温昔日烟火记忆。区别于银鱼巷的潮流青春,劈柴院主打市井家常味道,让美食与深厚的民俗文化相融合。

据悉,市南区积极拓展上街里品牌维度,打造亮点文化市集,16家餐饮商铺、25个摊位与5个文化场景悉数亮相。质朴、市井、更贴近生活的劈柴院,在入口的LED显示屏上播放有过往历史照片影像资料,搭建属于劈柴院的时光回忆入口。随着劈柴院启新,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完成了极为重要的一块拼图,作为核心的中山路区域,正向着建设5A级景区不断推进,8大主题、20万平方米的招商载体,引进大量时尚消费、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项目,持续激发街区活力。今年以来,市南先后开展“逛街里”“逛春天”“四方菜”等主题活动,在第二届上街里·啤酒节期间,中山路区域日均接客量达32万人次,日均营业额超500万元,较去年啤酒节同期,人流量同比增长400%。
新业态跃然而出
“十一”期间,圣心修道院旧址首次开放沉浸式特展,以“窥梦”为主题,基于《不眠之夜》上海版所衍生的独立单元和全新故事。“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百年历史建筑里举办沉浸式特展,这是介于真实性和戏剧性之间,无限突破观众预料的戏剧作品。”项目主创、上海尚演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韬介绍。
同时,多个新业态陆续在上街里展开。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798文化科技)旗下品牌项目“第七届画廊周北京”开启延伸展览项目,包含市南区平度路37号院内呈现的室内展览及户外雕塑项目两大部分。作为798艺术区的运营主体,也是世界十大艺术园区之一,本次画廊周北京青岛艺术展览活动,是该项目首次落地京外区域,也是798以优质艺术资源输出带动产业发展的切实落地。

三江里里院书房、里院茶馆举行了初秋汉服品茶活动,围炉煮茶,传统与现代交融,古典与时尚碰撞。中山路商圈最大的书店——上街里书店(如是店)开门纳客,让又一个昼夜不灭的“文化灯塔”在老城区点亮。
逐渐壮大的新业态,赋予了历史街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又是市南区“以文促旅、以文兴城”的缩影。通过新业态文化品牌的深耕打造,拉动消费再升级,形成文化、旅游、消费的交融及深度链接,全方位、多维度互相渗透融合,不断为城市发展赋能。
演艺新空间重塑消费体验
中秋国庆假期,在青岛上街里区域、八大关太平角艺术街区两大片区,市南区遴选打磨庭院空间14处,推出音乐、话剧、画展、市集等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亮相特色庭院,带动旅游热度增长,吸引着游客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
走进太平角18号艺术中心,有艺术简餐,吃完逛逛展览,手拿咖啡啤酒,看经典话剧,现场还有庭院艺术市集。话剧演出还搭配了庭院“艺术市集”活动,在琳琅满目的市集上,由艺术品牌、手工文创、精美餐饮等,倾情奉上的深受年轻人们喜爱的若干“好物”,吸引市民游客纷纷打卡。
眼下Z世代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升级意识的觉醒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袭来,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体验经济付费。这个假期市民游客再次相遇在上街里·野馄饨市集,让啤酒和烤肉共舞,音乐与舞蹈交融。在四方路街头,烤肉的香气紧紧地抓住每个游客的味蕾,三五成群支着“马扎子”坐在一起,来上“一扎”啤酒、吃着烤串,跟朋友觥筹交错、畅所欲言。

璀璨的夜景,川流不息的人群,让百年街里重现风貌。太兴里时尚艺术乐队的演艺、电影放映;四方路精彩不断的快闪节目和汉服巡游;野馄饨的袅袅烟火气,冒着“麦芽芬芳”;水龙池子水波荡漾,音乐喷泉秀点亮夜色。从单纯的“味觉经济”,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新模式涌现,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成为历史城区促动消费的“金钥匙”。(金德俊)
编辑:赵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