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改革与城市变革的一次对话
转自:上观新闻
从首都出发,乘坐G字头的列车,仅需要半小时,就可以抵达天津滨海站。
这恐怕是距离CBD最近的高铁站。于家堡金融区,一个沿着海河造满了高楼、像极了陆家嘴的地方,与滨海站只隔了一条金河道路。
自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于家堡和河对岸的响螺湾,以大干快上的建设节奏宣告与它们上千年的渔村史脱钩,成了自贸区中央商务片区。滨海站,也由此成了外界观察天津自贸区的窗口:
高铁站紧连着“环球购”地下商业街,人们坐在列车上订货,下车就可以到商业街拿货,普通老百姓对自贸战略的最初认识,就是从这些丰富又便宜的跨境商品开始。
2020年,众所周知的原因让这扇窗虚掩上了。不光“环球购”暂停经营,于家堡许多商铺都关门了。网上众说纷纭的猜想和质疑环绕着于家堡的开发,并剑指自贸战略的实践。
今年4月初,当记者疾走在这片小尺度的、规划理念先进的CBD,却只找到一间麦当劳可以歇脚时,也曾闪过无数疑问。直到我们的脚步深入整个滨海、整个天津自贸区,才终于深刻感受着,一项国家战略与一座城市之间的内生联系,从来不是某种表象可以诠释的。中国对外开放的自贸尖兵矩阵,究竟在以什么样的姿态拥抱世界,也绝不是一扇窗就能够完整透视的。

(一)城市变局里,历史早已埋下伏线
一北一南,两座沿海城市,天津与上海有太多相似点。
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4年后,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天津港为骨架的滨海新区雏形渐现。它们都在主城的东侧,起步于一片滩涂,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在今天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之中,它们都曾经或正处于GDP总量之巅,是所在城市当之无愧的发展引擎。
不同的是,历史带给滨海的考验更严酷。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的地位从北方经济中心一下跌落至北方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为重振经济,天津提出了以建设滨海为牵引,自主改革,计划用10年时间,让整个滨海的GDP达到天津的40%,外贸达到天津的50%。
穷极求变的努力终于让天津带着新的光环走进新世纪。彼时,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继上世界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先后走出“极点牵引型” 沿海经济开发开放道路后,天津滨海,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在制造业、重工业、化工、原料运输等二产仍占据主导的情况下,滨海开始火速推进楼宇开发,三产的载体空间以一年百万平方米的速度极速增长。
然而,相比浦东与浦西仅一江之隔、城市资源得以高效流动,滨海与天津市区的距离足足相隔了50多公里,人口和产业的导入困难。至2014年,于家堡、响螺湾一带因大量楼宇停工、空置,被老百姓奉上“鬼城”的花名。
滨海亟待一种自上而下的全新战略定位,再破僵局。
2013年,国家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启动自贸区建设重大战略。2015年,天津幸运跻身全国第二批自贸区之列,以滨海新区为支点,划分天津东疆港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和天津机场片区三大功能区。
自贸改革的推进下,滨海开始将保理、融资租赁等一些过去不敢想、不能推进的产业大旗竖起来。毗邻华北地区的出海门户天津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滨海国际机场的独特海陆空港功能,也为天津哺育出飞机保税维修、二手车出口等独特的新兴产业。再辅以FT账户等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政策在区内优先施用,新一轮的招商热潮很快到来。
“那真是滨海的高光时刻。整个于响地区(于家堡、响螺湾)建设进一步加快,至今已建成约60栋楼宇,引进近2万家企业。周边的车位,一到中午就变得十分紧张。”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局副局长邵新春说。
入驻企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楼宇市场前期遭遇的供需不平衡,也逐步改善了当地存在多年的产业结构性问题。到2019年,对照浦东三产GDP占比超过77%,滨海也冲破了50%水平线。
或许是特定的战略机遇,也或许,一切早已埋下伏线——1930年,依托天津港的外贸红利,天津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方经济中心。50年后,落寞的天津也是在对韩、对日外贸中重新找回当年风采。
“今天我们回头看,天津的历史一再证明,对外开放是实事求是的正确选择。”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工作局局长何江说。

(二)先行先试中,找准发展方位
2020年4月19日,一架波音747货机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里面装载的,是长龙航空与招银租赁合作租赁进口的LEAP-1A备用发动机。
发动机在上海完成卸机、转栈、仓储的同时,天津自贸区东疆片区的海关异地受理了它的进境、租赁贸易征税申报等业务。一天之内,手续完备,发动机正式进境,运往长龙航空位于杭州的基地。
东疆片区管理局自贸工作局局长刘庆良告诉记者,从2009年底天津以保税租赁方式引进交付两架波音B777-F货机开始,为飞机租赁“提速”、降低企业租赁成本,成了当地许多干部的执念。而横在融资租赁产业规模化发展面前的,是传统监管模式的约束,是环环相扣的复杂行政体系。
“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怎么也不敢想,东疆的飞机租赁总量有朝一日能突破2000架,成为仅次于爱尔兰的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刘庆良说。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东疆充分利用自贸“先行先试”核心理念,持续推动政策创新,逐步形成40多种创新租赁模式,产生了全国首单综合保税区内飞机“客改货”创新业务、全国首单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债券、租赁行业首单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
在许多业界专家看来,像保理、二手车出口、融资租赁等依托自贸战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甚至是小众产业,为天津带来的或许不是短期骇人的GDP数字,但对带动当地形成更高质量的产业集群、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而新的比较优势之下,天津也在逐步摆脱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境。
长远的中国历史上,南方物资想要到达北京,无论是沿运河还是走海路,天津都是必经之地。国家中枢的需要,让天津变成北方商贸重镇的同时,也成为首都的“功能配套”。
一些产业观察者认为,滨海在开发前期之所以不可避免地遭遇招商难、楼宇供给过剩,根本也在于产业定位和北京趋同,却没有后者的人才、资本、战略地位。
进入国家自贸战略体系后,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服务与示范的半径从天津扩展到京津冀城市群,乃至更广阔的北方大地。
这无疑是种角色转换,天津终于在区域一体化中,找到了特别的主动权。而市场也开始有兴趣以“投资自贸热点”为由,重新审视天津的价值。
中企云链执行总裁刘长波告诉记者,在全国各个自贸区里,天津滨海和深圳前海是最重视保理业务的两个区域。自贸制度创新理念为保理行业的模式创新松绑,“很多以前不能做的、没做过的,我们在天津实践。”
近年,中企云链全身心发展产融互联网。在企业的全国布局之中,天津的地位依旧重要。“我们把审理中心、服务中心都放在滨海,接下来,金融科技研发中心也要放在滨海。”
刘长波指出,滨海最大的区域价值是享有天津户口政策、医疗教育优势,同时,在地人力资源性价比高。“非常适合作为金融企业副总部,开展中后台业务,以‘宜居’为亮点,与北京错位竞争。”
这条错位竞争的路,成都曾经成功走过。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主、金融企业主用脚投票,表明他们对天津也能成功的确信。

(三)改革惯性下,酝酿城市的新动力
记者在何江办公室的沙发坐下,5分钟内,见他急了两次。
一次是听说一家区内企业,有项业务在广州能开展,天津却落不了地。这个有些年纪的男人“急躁地”让副手“抓紧给企业打电话”。
一次是提及自贸区的改革现状,何江提高了嗓门:“自贸区到底应该聚焦制度创新,还是招商引资,我想我们得搞清楚……”
这两次,恰恰切中中国自贸战略实施10年来,亟待解答的两个关键问题:政府职能有没有转变?改革创新有没有停步?天津给了我们显性而生动的回答。
自贸区企业天津海特飞机工程公司,几年前接到一笔来自巴拿马的“客改货”订单。当时因为没有承接海外订单业务的先例,地方政府出面作为“一事一议”的案例解决了。但过后没有形成规范性制度文件,企业在与其他海外客户接洽中遭到质疑,诸多合作受阻。
“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如果我们不及时将自贸改革试点的成效深化、固化,市场主体在面对全球竞争时,就会处于不利地位。”何江说,那件事后,天津自贸区很快出台保税维修相关政策,并第一时间进行了政务公开,海特飞机的海外订单保住了。
另一则故事同样发人深思。东疆自2019年完成了全国首单二手商用车出口业务后,二手车出口产业起步。不过,直至今年5月30日,东疆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才刚扩围至16家。一些企业反映,试点牌照的评审之严格、门槛之高,让很多有经验,甚至有“门路”的企业也被拒之门外。
“越公平越发展,越严格越集聚。”刘庆良说,最好的营商环境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市场可预期的、标准可公开的,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一定是好环境。”今年前4个月,为数不多的试点企业却在东疆完成二手车出口2077辆,出口货值超530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6倍。数据再次印证了刘庆良的判断。
事实上,记者在天津看到的,并不只有上述的改革进程,更深刻的,是改革的惯性。一位金融局长在谈到服务企业时,用了一个时髦词,“甲方爸爸”,意思是服务企业要有应对甲方的耐心、态度、实力。另一名干部的经典语录:“开几次协调会、打几通电话就是好干部?多问问自己,企业的问题到底解决了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自贸的一项项改革中重塑时,也必将酝酿一座城市的形象之变、理念之变、动力之变。
记者离开天津之前,何江仍继续着他的焦虑:在海特等3家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的企业获批后,这个政策口子又重新收紧。他能做些什么?
刘庆良忙着新一批二手车出口试点牌照事宜,“别看它(二手车出口产业)小众,发展壮大后就是天津的特色优势产业。”
而滨海高铁站的那扇“视窗”也并未真正关上。最新消息,天津自贸区“环球购”项目有望重启。
恰如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自贸改革没有终点,自贸改革永远在路上。

栏目主编: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