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经营主体” 贵阳贵安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贵州大兴伟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养殖鸡舍。



▲贵阳共享农创城里的蔬菜商铺。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强省会”行动为抓手,按照“5555443”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强三农”,紧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四大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养殖大户 养鸡有“钱”景 致富道路宽
清镇市站街镇高乐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这段时间,养殖户的肉鸡陆续出栏,和往常一样,合作公司直接上门收购,养殖户收益颇丰。
杨孝江是高乐村的养殖大户,上半年他养了8000多只肉鸡,前几天,这些鸡一并被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收购,他拿到了9万多元现金。
“我是2008年开始养鸡的,当时也是响应政府号召,就试着养了6000多只鸡苗,当年就有7万多元收入。”杨孝江说,2007年,清镇市引进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以“农户+公司”模式,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指导,回收成品肉鸡,并确保养鸡户平均每只鸡获利在3.5元以上,让杨孝江心动不已。
次年,杨孝江在自家门口建了一个666平方米的鸡舍,第一批就养了6000多只鸡,并跟着技术人员学习养殖技术。“第一年没啥经验,死了一部分鸡苗,但是有公司兜底,修建鸡舍还有补贴政策,我们只要养好鸡就行了。”
“开始养鸡以后,我们每年养鸡的收入都有7万多元,除去家庭开销外,每年还有存款。”杨孝江的生活越来越好,46岁时他学了驾照、买了轿车,之后翻修了房子、购置了家具,还将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
“是养鸡改变了我的生活,我要继续把养殖事业做大做强。”杨孝江说,今年第一批鸡苗出栏以后,他又购买了一批鸡苗,投入到下一批养殖中。
“目前,我又购买了7000多只鸡苗,经过对鸡舍消毒后,已经开始进栏喂养。”杨孝江说,经过几次升级改造,现在他的鸡舍已经更新换代,加水添料实现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效率,也能养殖更多鸡苗。“这批鸡苗预计年底就可以出栏,到时候又有一笔收入,全年总收入有十来万元。”
为有效助推“强省会”,清镇市将肉鸡产业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并在今年提出打造3000万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站街镇也在谋划打造集体养殖示范点,通过建立标准鸡舍,带动农户扩大养殖规模。
“等标准鸡舍建好后,我也会租用部分鸡舍,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家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杨孝江说。
家庭农场 种植猕猴桃 增产有诀窍
这几天,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小山村村民徐富兰家种植的猕猴桃迎来了丰收,她每天都忙着清理果园内的杂草,方便游客进园采摘。
“我们农场的猕猴桃可以采摘了,今年的猕猴桃长得特别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徐富兰在距离修文县城7公里的山里经营着一家名为“徐老九”的家庭农场,种植了60亩猕猴桃,每到猕猴桃成熟的季节,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农场采摘体验。
徐老九家庭农场创建于2013年,以种植猕猴桃为主,基地建设生产始终以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种植管理,采取“基地休闲采摘+线上零售+公司批发”的运行模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自2013年春种植猕猴桃开始,到2016年,徐老九家庭农场就发展带动当地农户种植猕猴桃400多亩,并在广大种植户的努力下,在2015年成立了修文龙井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户增收、推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农场的60亩猕猴桃大多是2013年春开始种植的,2016年初次挂果,去年产量2万公斤,年经营收入20万元,今年预计产量5万公斤。”徐富兰说。
经过多年苦心钻研,对如何提高猕猴桃产量,徐富兰有自己的秘诀。“光照和养分是影响猕猴桃产量的主要因素,今年我尝试把一些支架上的枝条垂下来,让枝条有更多空间吸收阳光。”徐富兰介绍,今年每株猕猴桃预计增产10公斤,证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农场丰收了,徐富兰开始谋划如何将优质猕猴桃卖给更多人品尝。
“以往我们的产品销售主要以线上销售、批发和果园体验采摘为主,今年我也打算尝试通过直播方式进行售卖。”徐富兰说,前不久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了一场直播培训,让她掌握了直播卖货的基本流程,帮她打开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
“以后我还想把家庭农场打造成农家乐和民宿,让前来游玩采果的客人可以安心玩耍,吃住都解决了,客人想停留多久都行。”徐富兰说。
专业合作社 探索新路径 共享新成果
走进位于白云区沙文镇沙文村的贵阳共享农创城,宽阔的批发市场里功能区分明,货车和小轿车来来往往,顾客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贵阳共享农创城由白云沙文共享农创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营,是省市重点“菜篮子”工程、白云区重点民生工程,是集农副产品集配、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商务办公和餐饮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商贸综合体,更是村“两委”和近200户村民的“心血”。
2019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沙文村村民的土地和部分房屋被征收。为保障当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沙文村党支部按照“政府主导、自愿入股”的原则,在贵阳市探索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背景下,通过采取“国有平台+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员”的运营模式,吸纳沙文村失地农户、被征拆户等入股,成立白云沙文共享农创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营贵阳共享农创城。其中,农户股东194户共占股87%。
“这是沙文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出的‘创业转型+带动就业’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白云沙文共享农创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冉孟军说。
自2022年1月投入运营以来,农创城主要经营水产品、食肉、果蔬等农产品批发和冷链物流配送,经营面积15万平方米,分别建有水产海鲜、冷冻产品、副食干货调味品、食肉禽蛋等八大交易区,同时配套建设5.21万立方米冷库、农商总部、餐饮体验、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设施。2022年,农创城实现交易量30万吨、交易额20亿元,给村民分红12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农创城已实现交易量22万吨、交易额19.5亿元,全年力争突破交易额50亿元,给村民分红翻一番。
“2022年,我得了3万多元分红,加上门店卖菜的收入,共有5万元左右,今年肯定会更高。”沙文村村民胡燕对农创城的发展满怀信心,她同时是合作社的股东、农创城的商户。“以前我在沿海城市打工,离家很远。2019年听说可以入股合作社,以后每年有分红,村民还可以免费租门店做生意,我就回来了。”
回乡后的日子让胡燕对生活多了一份期待。“我在农创城附近租了几亩地,种了些白菜、蒜苗等。一般早上6点左右,拉100至150公斤菜到门店,一个小时就可以卖光。”胡燕说。
“自农创城投用以来,我们安置了从业市场主体500余户,带动就业1000余人,安置了农民就业创业500余人,辐射带动白云区蔬菜基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80余家,形成了‘市场+基地+农户+终端’的产销运作模式,已辐射带动白云区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1000万棒食用菌、种植1.5万亩次蔬菜。”冉孟军说,沙文村及合作社将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龙头企业 质量“提上来” 肉鸡“走出去”
省内规模最大的本土肉鸡养殖企业、省内独家引进“晓屯882”优良肉鸡品种、去年底优质肉鸡首次“走出”贵州省……近日,记者走进贵州大兴伟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探访该公司从养鸡场到养殖企业的“养鸡故事”。
“1995年8月,我们在清镇市建立了大星坡养鸡场,那便是大兴伟业的前身。一开始,我们也遇到了困难、走过了弯路。后来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自2013年开始,公司决定实行新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采取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回收成品鸡的方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贵州大兴伟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伟说。
养殖模式确定了,“养什么鸡更好”又成了周伟思考的问题。“2013年以前,公司主要养殖家禽良种脱温鸡,即在育雏鸡舍的保温室中待15至20天以上,脱离保温要求的雏鸡苗长成的肉鸡。后来因为市场购买力、鸡饲料原料供应等因素,我们意识到专注脱温鸡一个品种不利于长远发展,于是开始接洽新的优势品种。”周伟说。
自2016年起,该公司的“晓屯882”优良肉鸡品种逐渐亮相各合作养殖户的鸡舍。“晓屯882”是贵州大兴伟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佛山市南海种禽有限公司合作,结合西南地区气候、地貌特点,采用“中药+发酵菌液”模式配套养殖,利用南海种禽拳头品种“南海黄麻鸡1号”培育出的优质黄羽肉鸡。
“相较其他肉鸡,新品种肉鸡的抵抗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都更强,且具备糯香可口、肉质鲜嫩等特点,更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周伟说。
目前,合作养殖户大多养殖“晓屯882”肉鸡,清镇市流长乡马连村村民邓仕洪就是其一。2017年,在外务工的邓仕洪听闻村里鼓励养殖肉鸡,回到家乡尝试和该公司合作。“当时我租了别人家的1000平方米鸡舍,就想着先试一试,没想到第一年养完赚了约6万元,发现效益还不错,我就下定决心继续干。”邓仕洪说。
短短几年间,邓仕洪的事业、生活都因养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最近正在扩建鸡舍,两个月后,我的鸡舍就有4000平方米了,到时可养殖32000羽肉鸡,今年收益应该可以突破20万元。”邓仕洪说。
周伟介绍,近年来,合作养殖户越来越多,各养殖场也陆续升级了养鸡设施,鸡舍均安装了自动水线、料线及通风系统等现代化养殖设备,如今已全部实现自动化养殖,肉鸡养殖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肉鸡的品质、品相更好。
“现在肉鸡养殖的数量提上去了,质量也升上去了,加上外省肉鸡市场的变化,就形成了一个转变——贵州肉鸡‘走出去’了。”周伟说,以前本地肉鸡基本“不出山”,但从去年12月开始,该公司陆续收到了青海、新疆、上海等省外订单,至今已“出山”20多万羽。
2022年,该公司出栏“晓屯882”肉鸡500多万羽,带动农户收益300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存栏肉鸡150万羽,今年以来的销售额已达1.4亿元。“接下来,公司将通过提升肉鸡质量、延长产业链等,继续打造‘晓屯882’肉鸡品牌,带动更多养殖户增产增收,助力清镇市3000万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贵阳贵安肉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周伟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子月 李伟 文/图
(《聚焦“四大经营主体” 贵阳贵安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