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财经

青岛日报每周一评:让文旅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

来源:观海新闻

初秋时节,时尚青岛枝繁叶茂,山海城湾天清气朗。满怀欣喜,更怀期待,青岛旅游人眼中的“史上最长暑期旅游旺季”圆满收官,暑期旅游呈爆发性增长,全年旅游经济发展繁荣可期。

一份亮眼成绩单是对品质耕耘最好的馈赠。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等推动青岛暑期旅游成为“顶流”,7月、8月共接待游客4523.27万人次,相当于上半年总和的1.02倍;为期62天的2023年暑运顺利结束,青岛机场累计起降航班3.4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55.4万人次,其中国内航班数、旅客吞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4.5%、110%。

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是对聚力攻坚最好的鼓舞。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攀升,住宿业迎来强势反弹,带动旅游消费快速恢复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指出,北京、上海、青岛等文化底蕴足、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受到亲子和研学旅游者的偏爱。

提高“质量”,刷新“流量”,拉升“销量”,转化“留量”,时尚青岛走过欣欣向荣的宜游之夏。

文旅节会新模式激活消费新引擎。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文旅大活动等推动文旅消费量质齐升,凤凰音乐节、艾可什机场音乐节、开心麻花话剧等爆款音乐节会、演艺热度居高不下,实现线下大规模引流。

海上旅游新业态焕发经典新魅力。青岛与三亚、大连、厦门等沿海城市共同上榜暑期度假人群青睐热门目的地。“海上观青岛”航线旺季日均乘船游客破万,日均发船超100航次。进入8月,海上旅游单日营收突破百万元。

夜间旅游新场景拓展产业新格局。青岛极地海洋公园、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方特梦幻王国等景区纷纷推出融入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的主题夜场。青岛明月·山海间不夜城则以日均客流最高4.3万人次、累计超200万人次的开业以来业绩,为文旅项目赋能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本”。

受益于“最热暑期”强势拉动,1至8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955.87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6.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76.27亿元,同比增长38.63%。旅游业的迅速回暖、强势复苏,成为全市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更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

秋风拂碧海,风正好扬帆。紧紧围绕全市旅游品质提升攻坚目标,着眼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旅游“黄金周”和会奖、研学旅游旺季以及冬季旅游市场拓展,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加大攻坚力度,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全域发力,重点突破,全力以赴攻坚文旅项目。要狠抓招商引资和要素保障,加大旅游住宿、历史城区、主题公园等重点领域的项目招引和储备,聚焦文旅头部企业招大引强;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再提速,突破“卡脖子”问题,实施重点文旅项目清单动态管理;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完善全市文旅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

转型升级、扩能增效,下大力气拉动文旅消费。要以市旅发大会举办、重点节假日等为契机,举办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等刺激消费;鼓励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和民宿开展灵活多样的精准促销;扶持音乐节、演唱会、戏剧节等“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用好啤酒、音乐、影视等城市IP打造特色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消费,激活乡村文旅消费,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

真抓实干,汇聚合力,多措并举抢抓市场机遇。要加快突破海岛旅游、大型沉浸式演艺等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以高品质供给提升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积极推动邮轮复航,以“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带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抢抓入境旅游恢复期机遇,加强重点入境客源市场推介,吸引国际旅客;用好行业平台,搭建行业平台,提升城市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城市文旅发展嫁接优势资源。

一枝一叶总关情。“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美好愿景,辉映着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催人奋进。本月,2023青岛市旅游发展大会即将举办。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起点上,更要拿出身上“那股劲”,打开局面、盘活全局、开创新局,创造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风景变“丰”景,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青岛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文章到: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