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大外来务工市场拆迁之后,需做好平衡

界面
关注转自:青记
张村河片区最后一个城中村拆迁,有一个特别之处。
7月16日,崂山区中韩社区村庄改造搬迁安置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正式启动。
中韩社区是张村河片区12个社区中最后一个改造社区,涉及居民454户。
据岛城多家媒体报道,随着中韩社区的拆迁,紧邻社区的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也将拆迁,这一青岛最大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将成为历史。
这个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的形成,跟交通便利、周边房租便宜、城中村生活成本低不无关系。
根据疫情时期中韩社区的一个统计,中韩社区区域内楼房与平房混杂,常住人口只有3000多人,外来人口却超过3万人,是崂山区外来人口最多的社区。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很多都住在每个月三四百的城中村出租屋里,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到附近的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寻找一份生计。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城中村的拆迁不可避免。
而且,最新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城中村改造上升到更高层次。
这也说明,青岛这两年推进的城中村拆迁改造,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从外来务工人员和市民所需服务的角度来说,这样低成本的零工市场也是不可替代的。
青岛也需要做好这份平衡。
中韩的全名不是叫中韩村,而是中韩哥庄村。
据史料,中韩社区历史悠久,旧时虽以农耕为主,但村民商品意识较强,除了从事织布、粉丝加工和酿酒等传统手工业外,引进种植蔬菜也是村民的生财之道。
上世纪三十年代,李村乡区在模范新村建设工作中,特别标示“中韩哥庄交通不甚便利,然街道整齐,户口繁盛,人民略称富庶,改设模范村实属轻而易举。”
如今的中韩社区面貌跟青岛高科园规划和海尔园建设不无关系。
1992年6月, 南巡讲话后,张瑞敏在海尔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果断做出决策,以较低的价格在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买下了720亩土地,开始筹建当时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海尔工业园。
中韩村以北,海尔路以西,三零八国道以南没,是海尔工业园一期,主要包括海尔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的柜式空调器、与意大利梅罗尼合作的滚筒式洗衣机、分体式空调器以及专为上述工程配套的大型精密工装基地等,1995年完工。
海尔路以东,则建成了韩国华仁玩具有限公司和韩国新新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相关园区建设之时,周边的道路配套也在同步进行。
据了解,自1993年海尔路拆迁以来,中韩社区已历经多轮项目拆迁和村庄改造,这一轮签约前,已拆迁房屋400余处。
本次村庄改造共涉及居民454户、房屋509处,其中株洲路打通项目已拆迁的65处房屋及跨海大桥二期项目已拆迁的89处房屋也一并纳入本次村庄改造范围。
除了海尔工业园,中韩社区被外界熟知的另一个标签是岛城最大外来务工市场。
株洲路劳务市场位于崂山区株洲路、海尔路、高昌路、科苑经一路一线,每日凌晨,少则三千名、多则六七千名外来务工人员自发在此“靠活”。
2021年3月,1.2万平方米的中韩街道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投入试运行,正式完成“退路进室”。
株洲路劳务市场的形成,一方面是交通便捷,另一方面则是紧邻中韩社区,房租和生活成本都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
这里不仅可以找到一个月最低两三百的租房,而且城中村里的各种路边店、小吃店、路边摊物品等也可以提供便宜的生活用品。
这里从一开始以建筑工人为主,后来瓦工、水电工、装修、家政等各类工种都来这里找活。鼎盛时期,早上五点左右,城阳、即墨、胶州等地的工头会开着面包车、大巴车来找人干活。微信公众号“悬浮在城市边缘”在一篇《中韩市场形成|于众生之中》中曾生动地记录了劳务市场求职的现场情况:
中韩街道找工的人数一般为几千人,多的时候能达到上万人。他们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有一辆小汽车驶进门口——虽然大多数情况只能被堵在路边。小汽车上坐着来招工的老板,他摇下车窗,拿个喇叭喊着:“要10个力工”“要5个干保洁的”或者“要2个架子工”。这时,他们便纷纷挤到“老板”面前,希望自己是被选中的那一个:“你,你,还有你,你们几个跟我上车。”有时还没等老板开口,他们便自荐道:“要什么活的?我什么都会干。”“要电工吗,我有证。”
但早晨过了六点半,劳务市场的人就少了,“有的人早上没找到活,又不能回家闲着,只能在这里再等等看。”
而随着中韩社区的拆迁,这些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寻找一处同样交通便捷、周边生活成本低的集聚地。
这两年,青岛各区市尤其是市内四区明显加大了城中村拆迁改造力度,崂山和市北都表示今年实现“城中村”清零。
李沧的任务相对艰巨,其在2022年年初提出,用三年时间对剩余8个城中村全部启动改造,涉及长涧、戴家、十梅庵、东南渠、板桥坊、晓翁片区、曲哥庄、河北居民约1.2万户。
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李沧区已启动戴家、长涧、十梅庵、东南渠4个社区旧村改造。
而板桥坊、晓翁村和曲戈庄计划将在2024年启动。
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一个变化,国家层面最新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并不意味着一刀切的大拆大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提出分类改造,至少提及了三种方式,即新建、整治、拆整结合。从分类方式来看,其与传统理解的“不大拆”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同时说明,本轮城中村改造,仍有拆除新建的操作,要灵活地理解城中村改造的方式。未来城中村改造将会涌现出许多新思路和新动作。
具体到青岛,像张村河片区靠近金家岭金融集聚区,周边用地本来就寸土寸金,其大规模拆迁改造势在必行。
但对于李沧和城阳等远离主城区的城中村来说,大规模拆迁改造未必是唯一选择。
通过对城中村的功能改造,提升本地市民和外来务工者的生活居住质量,保留城中村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同时还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生活成本,以此留住更多愿意在城市打拼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应该成为一个必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