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以赛为媒 兴业惠民

四川日报
关注-
华灯初上的东郊记忆。蒋小翼 摄
成华区高雅艺术“三进”活动现场。
舞剧《大熊猫》。
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7月26日,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成都理工大学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红色的大运火种、穿着黄色衣服的学生代表们、绿意盎然的校园、湛蓝的天空,一起构成了大运会的主题色,如同青春一样多彩。当天,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火炬在此传递。来自各行各业的31位火炬手,一棒接一棒传递着青春与梦想,让“蓉火”之光在成华区闪耀。
位于成华区的媒体接待酒店,正迎来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们。作为成都大运会排球项目训练馆,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体育馆也迎来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
秉承“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成华区正把办赛同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民生社会事业改善、城市软实力提升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贡献“成华力量”。
以赛谋城 营造“美好生活”
要让全世界都了解一座城,体育是个好媒介。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收获的则是美好生活。“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成华区以成都大运会为契机,不断营造公园城市美好生活。
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的灯光球场,全新改造并引入专人运营后,年轻人明显增多;位于成都理工大学南侧的城东体育公园,占地面积268亩,是成都三环内最大的足球体育公园,自开放以来,吸引了无数足球爱好者;双桥子立交桥下的闲置空间变身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
这些变化,发生在成华区的各个地方。截至目前,成华区现有体育场地3759个,其中全民健身路径点位1039个,乒乓球场437片、篮球场378片、小运动场346个、步行道240个、羽毛球场159片……2023年将新建及更换全民健身路径点位不少于50个,打造智能化全民健身路径点位3个、社区运动角5个、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个。
这些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健身条件,全区“15分钟品质健身圈”的建设,努力将健身设施覆盖到每个居民身边,让市民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健身服务。
此外,成华区常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运有我”“快乐体育·健康成华”全民健身活动600余场。仅2022年,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举办的健身操、趣味跳绳、太极、空竹、柔力球、体育舞蹈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活动就有390余场。多样化的健身活动,让全龄段市民在此体验运动健身的乐趣,共享体育惠民红利。
市民受益的,远不止于此。举办大型赛事,能极大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也是举办城市的难题。
为此,成华赛区委员会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和可持续利用,统筹推进既有场馆改造。
成华赛区巧用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原有建筑,按照国际办赛标准改造大运会排球训练场馆,不搞大拆大建,节约原材料,减少资源消耗。该体育馆建成于2000年,建筑面积7430平方米,可容纳2400名观众。场馆内部,还设有贵宾休息室、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工作室、力量训练房、更衣间等赛事功能用房。保证运动员在这里训练后,也能达到提前适应比赛场地的效果。在成都大运会后场馆可继续用作教学、锻炼、赛事举办,不拆除不浪费,实现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
成华区街头巷尾的成都大运会氛围也越来越浓。一场阳台“比美大赛”正在进行,成华区广泛发动居民、商家、单位参与社区空间美化提升行动,用阳台和花园的缤纷色彩装扮城市,为成都大运会营造良好氛围。
升仙湖社区红花堰小区里,“红花”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在社区规划师的指导下,红花堰小区居民一致同意以“升仙湖的奔跑之旅”为主题,在紧靠高架桥的七栋楼房,用木质花箱、垂挂植物和主题氛围装置等在楼顶、立面和阳台上展示社区风采和美好祝福。
以赛兴业 提升“城市能级”
体育改变生活方式,更影响着一座城市。成华区正以赛为媒,进一步释放发展机遇,将大大提升城市能级,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成都市重要的商贸、物流、交通枢纽之一,借成都大运会的契机,成华区正全力推进体育项目建设,打造体育营商环境新高地,积极出台体育产业扶持政策,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不久前,2023年首场全国性业余乒坛赛事——2022年“李宁·红双喜杯”全国乒乓球“业余球王”总决赛暨全国业余乒乓球锦标赛在成华区圆满举办,比赛场馆所在地城东体育公园二期综合运动馆的投入使用,也正是成华区着力打造赛事名城、赛事强区的强力举措。
另一方面,以成都大运会为契机,成华区持续擦亮文旅名片。
作为成都大运会期间城市文化展示交流活动点位,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东郊记忆将迎来四方宾客。成华区也将以此为契机,深耕精铸“大熊猫IP”和工业文明品牌。
成都大运会期间,东郊记忆举办的2023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蜀宴赋”全景沉浸式国风秀、d‘strict(帝视特)数字艺术展、“超越130年”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科幻世界·无限”宇宙之门科幻艺术展等活动,将生动展示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7月26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举行前夕,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华区联合出品的舞剧《大熊猫》,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正式公演。在成都大运会期间,舞剧《大熊猫》将作为成都大运会定点艺术活动之一,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连演8场。
今年2月,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全球投资发布会在成都市成华区北湖生态公园举行。成华区正深耕精铸“大熊猫IP”品牌,以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为引领统筹发力,做大做强都市旅游产业链。
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以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大熊猫超级IP文创策源地、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文化铸魂、产业强基、生态宜居、场景牵引、智慧治理、营商优服六大工程为主抓手,高质量推进度假区建设。
不仅是文旅产业在“建圈强链”。近年来,成华区立足区情实际,全力打好实体经济提能攻坚战,大力发展机器人这一引领未来发展的风口产业。
今年以来,成华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引进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链主企业5家,关键配套企业12家;通过多年来对三大主导产业的精耕细作,目前已汇聚龙头链主企业51家,上下游及关联企业400余家,形成“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的良好态势。
借助成都大运会东风,成华区还加快推进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围绕提升主干道沿线景观、优化六大功能区空间品质、塑造铁路沿线“流动风景线”三个方面,推动成华区城市风貌整体提升。
重要节点提档升级、应急力量储备……成华区全力以赴确保成华大道、东郊记忆、东客站周边等重点区域呈现“迎宾”最佳状态,助力办好一届“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国际体育盛会。

